江南第一媳_作者:乡村原野(55)

2018-05-03 乡村原野

  王亨道:“我便替你挑选一些吧。”
  梁心铭立即道:“如此,学生谢过恩师。”
  从租房一事上,她看出他想帮她。
  既然如此,她也不必跟他客气。
  眼下当务之急,她急需要复习资料。
  这地方可不像她前世。她前世信息爆炸时代,想要什么复习资料,上网一搜就有;再不行去各大书店转一转,也肯定能淘换不少。这个世界,像那些名儒注解的经义、最新的名家文章,你就是在书店也买不到。像王家这样的耽美书斋,各种文章典籍肯定齐全,她当然要想办法弄些来了。
  这次科举,梁心铭志在必得!
  王亨便唤了个随从来,命他带梁心铭一家去赵子仪的住处,就在德政路,他自己则和周大人进宫面圣、交割差事。
  赵家这宅子只有两进深,前面是倒座屋,垂花门内就是内院,有游廊连通左右厢房和正屋。正屋五间,后面还带着三间小抱厦。两厢房都是三开间。
  若没中间那道院墙,这其实就是个四合院。
  有两个老家仆——乔老爹和乔婆婆看管宅子。
  赵家是没落官宦,从未出租过宅子,乔老爹和乔婆婆都不惯买卖行市。而梁家这边,李慧娘自从跟随梁心铭出山后,过日子一文钱也要掰开来花,在市场买东西掐斤计两,买把青菜还要顺带摸走人家一束小葱,砍价就跟砍瓜切菜一般利索。两方相遇,李惠娘噼里啪啦一通话,把年租金从一百两给砍到八十两。
  乔老爹道:“这,这也太少了!这可是京城,和徽州不能比。像我们隔壁那家,一年收一百二十两呢。”
  李慧娘立即问:“隔壁多大?我们去看看,屋子新不新。”
  只一句话,乔老爹就心虚气怯了,不敢带她过去。
  因为隔壁的屋子是三进院,且屋子修葺得体面,家具用具也新,布置也好,院里花草树木都多些。
  李慧娘也猜到他比不上人家,否则喊价就不会比人家少二十两,因此趁机大挑这院子的短处。
  乔老爹实在不是她对手,最后八十两成交。
  他看在梁心铭一家是王亨带来的,不好意思要太多,怕丢了赵子仪的脸面。人家王翰林请主子吃一顿酒饭,怕就得十两银子,他的学生,怎好多要?
  但是,乔老爹也提出附带要求:他们老两口还住倒座屋,一来还可以替主子看屋子,二来也可以帮梁家守门传话。
  他以为,这要求不算过分。
  然而,李慧娘断然拒绝。
  不是她不通情理,实在是梁家有大秘密,不能留外人住在一起,倘或泄露点什么出来,可是砍头的祸!
  梁心铭却一口答应了。
  乔老爹夫妇大喜,觉得还是梁举人通情达理,这梁奶奶太厉害,将来等梁举人当了官,她这样小家子气,可怎么持家、和太太奶奶们打交道哟。
  李慧娘跟着梁心铭进了内院,等没人,才悄悄问她:“你怎么就敢答应了?要是他们发现了你怎么办?”
  梁心铭道:“等我考上了,手下要用人,家里也要添人,这是迟早的事。难道什么事都亲历亲为?趁着这机会,学着用人,也学着谨慎,不是坏事。我看那老爹和婆婆都是实诚人,咱们生来乍到,正该用这样人。”
  慧娘恍然大悟,一改警惕态度,对二老十分热情。
  不到半个时辰,二老就对她印象大为改观。
  梁心铭把宅子前后里外都仔细看了,觉得乔老爹两口子忠心实在,把屋子收拾得清清爽爽,立即可入住,只是床上被褥等物,需要自己置办,总不好用人家的。
  这事自然由李惠娘找乔婆婆商量着置办。
  梁心铭将西边两间屋做了书房,外间是读书学习的所在,里面套间则用来歇息。东边两间,外间是起居之所,卧房在套间内。东西厢房暂时空置。
  都安排妥了,她才思量下一步计划。
  她准备明日持林巡抚的名帖去徽州会馆,拜会严老爷,再会会徽州的同乡举子,然后尽量打听京城和朝堂局势;再就是安心读书准备会试了。
  思索已定,她便安顿下来。
  再说王亨和周大人进宫复旨。
  靖康帝今年才二十五岁,姓秦名绍,与王亨君臣相投,分别数月后重逢,十分高兴。
  王亨二人回禀差事,靖康帝认真听了。别的还没怎样,对王亨毫不留情地处置吴知府大加赞赏。他命周大人先退下,然后细细询问王亨,徽州地方风土人情和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