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泉表示,既然两家已定亲,她就是王家媳妇了,不论王亨身体如何,断没有退亲改聘的道理。
王夫人便决定带孟清泉进京,替他们完婚,也好堵住外面的流言。这一次,想必王亨再没话好说。
王夫人说她们等过年后、天气和暖了再进京,要王谏早做准备,务必让王亨不要节外生枝。
王谏看完信,更加悲凉难受,不堪打击。
他再道:“天罚我王家!天罚我王谏!”
他既盼望这是儿子违背父母之意找的借口,又害怕这消息是真的,儿子真不能人道。
思来想去,他命管家挑选美貌又有才情的丫头,派到王亨身边伺候,借以试探。因王亨脾气大,对身边伺候的人挑剔的很,想往德馨院安插人很难。王谏便传下话:令丫鬟们自己找机会接近王亨,尽力勾引王亨。
刘总管领命,急忙去安排。
那被选中的丫头得了老爷这个命令,可以名正言顺地想法子勾引王亨,任凭各人使尽浑身解数,只要得到王亨的青睐,必定抬为姨娘,谁不踊跃振奋?
王亨丝毫不知父亲算计自己。
德馨院,是王亨在王府的院子。
他回房后,衣服也不换,四仰八叉地倒在床上生闷气,由刚才的事思念起林馨儿;想起林馨儿就想到梁心铭;想到梁心铭,又记起来答应帮她找考试资料。
他急忙翻身起来,高声叫道:“来人!”
他在丫鬟伺候下,先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换了一身清爽又暖和的家常衣裳,随便套了件貂裘外套,来到书房。
日常伺候他起居的两个丫鬟——慕晨和思雨,先焚一炉香;接着,王亨又取出从梁心铭那买来的画,挑出一幅最爱的黄山松,让她们端正挂在右墙壁上。
画的下方,是他的琴案。
慕晨研了一池墨,静静退下。
思雨在外用小铜炉煮水,准备泡茶。
慕晨便去厨房,准备宵夜。
王亨开始查找并整理书文。
他先凭记忆理出一张清单,照单寻找。
他将认为对梁心铭考试有帮助的书籍、名儒大家注释过的经义、当代大儒做的精彩文章、历次会试和殿试出色的文章等,都找出来,分门别类放在桌案上。
直忙到夜深,忽感到书房中静悄悄的,偶然一抬头,便看见墙上才挂的黄山松,不由出神。
第40章 贴心恩师
他想梁心铭虽然有才华,但从前一直隐在山中读书,见识少,而科举考试不但要有才学,更有许多条框要遵循。
当年他会试时,可是吃了大亏的。
他自以为能夺第一,结果却排在第十五名。
后来殿试他才谨慎起来,终于夺了状元。
为慎重,他又往清单上添加了一些书名。
不知不觉到了四更,他却双目炯炯、毫无睡意,只想连夜把资料找齐全,明日派人给梁心铭送去才好。
忽然又想:明天落衙后,横竖无事,回家还被父亲训斥,与其在家受闷气,不如亲自去梁家送这些书籍,顺便找梁心铭喝茶饮酒,也好当面指点于他。
想到这,他忙加快寻找。
思雨和慕晨在外间小声说话:
“也不知少爷找什么,这样勤恳。”
“那还用想,肯定是皇上交代的差事。”
“兴许是编什么书吧,翰林院常有这事。”
“嗯,恐怕是。”
“我去把宵夜端来。这么劳神,不吃东西可不行。”
“好,你去。我在这里听使唤。”
两丫头跟着王亨,有些见识,猜测的都是国家大事,做梦也没想到王亨会为了一个门生这样费精神。
宵夜端来了,王亨一面吃着,一面看向书案,书案上并列摞放着三摞书籍和抄本,都是刚找出来的。
他不由蹙眉,又想:还有几个月就要会试了,这么多书,梁心铭能看得过来吗?就算看得完,也抓不住重点。
不行,得再精选!
他放下碗,再重新挑拣。
刚挑了一半,又停下了。
他又想:“我挑的是我挑的,青云未必和我想的一样。也许我选中的他已读过,没挑选的他却正好需要。还是将这些都拿去,让他自己选择吧。”
他又将剔除的书重新放了回去,然后吩咐思雨和慕晨将这些书籍装箱,等他今天落衙后再处置。
那时天已近黎明,他忙梳洗,准备上翰林院去。
等梳洗、用过早膳,他又改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