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_作者:无字惊鸿(57)

  今日说法(探讨近日发生的法律案件)

  国防大业(军事相关,本期为国庆阅兵)】

  预告动画大概持续了三十秒,然后便无缝开启了天气预报的播放。

  第一条就丢下个大消息:

  【唐德宗位面,贞元四年一月庚戌,京师地震……】

  唐德宗李适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新闻频道居然还有天灾预警,而且上来就是预告他马上要京师地震了。李适只觉得头晕目眩,赶紧扶住身边的宫侍。

  “快!快通知卫府禁军!京中如今必然人心惶惶,不能让百姓乱起来!”

  得到预告是件好事,但是百姓恐慌之下会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反而导致无谓的伤亡。

  好在他已经习惯处理地震相关事宜了,百姓们应该也已经习惯了,情况不会太糟糕。

  如今庚戌日还没到,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严查趁机闹事者,一切偷窃、抢劫等行为绝不姑息!”

  李适厉声道,这都是以前的血泪教训。

  传令者赶紧应下。

  【……辛亥、壬子、丁卯、戊辰、庚午、癸酉、甲戌、乙亥日,皆有余震。】4

  李适:……

  李适要骂脏话了。

  虽然知道地龙翻身之后很容易出现余震,但是这个余震是否频繁了一些?之前那几次地震也没这么频繁余震啊!

  结果天幕告诉他,这还没完呢。

  【二月壬午,京师又震,甲申、乙酉、丙申,皆有余震。

  三月……

  五月……

  八月……】

  李适:………………

  李适痛苦面具,他这是捅了地龙庙了吗?

  建中元年、三年、四年,贞元二年、三年都曾经发生过地震,而且基本都是京师地震。

  这次居然又来?京师也太危险了吧?!

  李适:麻了。

 

第31章 新闻:天气预报

  看着天幕上一年十二个月,足足五个月发地震的预报,唐德宗之前的唐朝皇帝们也坐不住了。

  “怎么会如此频繁?!”

  李世民大为震惊。

  大唐自建国以来,目前也就武德二年和七年震过一回,且一次的京师一次是隽州,而李世民自己是还没遇到地震的。

  面对地震,他其实也没什么应对的经验。听说后世子孙在位期间一年这么多地震,哪怕之前已经知道世界上没有神仙了,也忍不住去想是不是得罪了哪路大仙,或者帝王不贤明。

  毕竟这个地震实在是太频繁了!

  尤其是对方的庙号居然是德宗,代表着帝王曾因为战乱出逃过,不是什么好庙号。

  会这么想的大有人在,毕竟古人对于神仙一事的认知根深蒂固,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扭转的。

  唐德宗本人这会儿可没空去计较庙号的事情,他焦头烂额地想着该怎么平息地震预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天幕补充了一句:

  【后世推测唐德宗时期与唐文宗时期乃地壳运动活跃期,故而地震频发。初八自然频道将有地震形成原因讲解及相关逃生方式、灾后应对策略教学。】

  唐朝天子们纷纷松了一口气。

  不过唐文宗又是哪个倒霉鬼啊,怎么他在位的时候也地震频频?

  唐文宗李昂:……

  李昂怀疑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唐文宗,并且掌握了证据。

  先说高祖父德宗,对方的位面此刻似乎是贞元四年,但是按照他看过的史书记载,贞元九年、十年、十三年还有地震,其中只有九年那次不是在京师震的。

  后来几个皇帝就不说了,地震次数相对较少。

  到了他自己这里,好家伙,太和年间三次地震,开成年间三次地震。虽然比起高祖父是小巫见大巫,但比起其他大唐天子来说已经很频繁了。

  可惜天幕怎么不早点出现呢?这样他就可以少下几回罪己诏了。

  李昂叹了口气,回头吩咐道:

  “初八有地震讲解,记得到时候提醒一下朕。”

  左右应是。

  第二条预报:

  【东汉灵帝位面,中平二年春一月,大疫。】

  灵帝时期群臣听完播报,竟然一点都不意外呢。

  疫病隔三差五发一回,他们早就习惯了。

  “可惜了《伤寒杂病论》此时还未成书,否则疫病应能少死一些平民百姓了。”

  有心怀悲悯的人感叹道。

  “不知道天幕能不能直接将《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公布在其中?就像之前公布养蜂之术一般。”

  “这倒是可行,就是不知天幕背后之人是否愿意。”

  中平年间的百姓们听着播报心里一片愁苦,怎么又有大疫呢?每次疫病都要死很多人,他们已经失去许多亲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仲景情绪激烈,在天幕前慷慨陈词,强烈要求公开《伤寒杂病论》的内容。

  他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减少伤寒疫病,如今又哪里能坐视不理呢?他不介意之前提到的什么专利问题,只想此书能广泛流传,多救一个是一个。

  222迅速接收到了对方的意见,并及时修改了天气预报的播报。

  【神医张仲景选择公开《伤寒杂病论》全书内容,稍后将存储至天幕“医书”专区,供所有人查阅。】

  中平年间的百姓们双眼猛地一亮,对着天幕狠狠磕头。

  他们不是在磕头感谢什么救苦救难的神仙,而是感谢另一个世界医者仁心的神医。神仙救不了他们,但是神医可以。

  “我认识张神医

  !”

  有个百姓磕完头之后就手舞足蹈地跑出了房门,在村子里大喊大叫。

  其他人听到动静纷纷走出来,探头张望。

  “乡亲们还记得吗?之前村子里来过一位疾医,自称张机张仲景,他肯定就是那位张神医!”

  他一提,其他人也纷纷想起来了。

  张疾医这些年一直在各地游走医治病人,虽然如今的他还比较年轻,没有后头那么老练。可对于缺医少药的百姓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好大夫了。

  “张神医如今去了何处?”

  “张神医还会回来吗?”

  “好想再见张神医一面啊……”

  数十里外的一个村子,在这里暂居的年轻张仲景一脸无奈地被村民们从屋子里揪出来,纷纷要给他磕头下跪。

  “别别别,那书是未来的我写的,现在的我哪里能受你们这一拜?”

  村民们振振有词:

  “那个世界的张神医我们拜不到,当然只能拜您了!”

  之前听说医书问世村民们还没什么感觉,书籍离他们实在是太远了。可现在切实受到瘟疫的威胁之后,众人才纷纷意识到这本书有多珍贵。

  所以他们才会不管不顾,哪怕大半夜叨扰神医也要过来磕头。

  张机手忙脚乱地搀了这个搀那个,忙得不行。

  其实刚开始张机还有点怀疑那个张仲景会不会是和自己重名,但是刚刚研究了一下天幕里公布的医书之后,他就确定这是自己的著作了。

  他并不为未来自己的成就而自傲,只是欣喜于此书可以提前问世。

  虽然这个世界的他失去了著书的机会,但他可以靠着这本书更快地掌握许多医治手段。以他的天赋,应当可以更上一层楼,或许还能再写出第二本更加完善的医书。

  出于这一点,张机十分感激天幕。天幕为他节省了几十年的时间,他必不能辜负这番际遇。

  汉献帝位面。

  “所以查到张仲景神医所在之地了吗?”

  曹操问道。

  其他人:……

  “主公,您才吩咐去查不过一刻钟有余。”

  哪有那么快能出结果啊,你清醒一点!

  曹操感叹:

  “光有医书还不保险,还是得请张神医亲至。”

  曹洪嘴角一抽:

  “主公,您不是去请华佗华神医了吗?”

  曹操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