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_作者:紫舞玥鸢(275)

  萧青冥的声音平稳而缓慢,众人望着他,面对未知的结果忐忑不安的心,便如同有了主心骨,渐渐也充满信心,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接下来的工程进展。

  远在驻军营地之中。

  自京州各个铁厂招募而来的铁匠们,在陈老四的带领下尽数动员起来,筑高炉,竖水排,就地炼铁。

  一来一往两道铁轨上,往来运输矿石的畜力矿车络绎不绝。

  工人们挥汗如雨,一车一车的矿石被高炉吃进去,再吐出铁水,不要质量,只要数量,如同一座座吞金巨兽。

  长堤上,工程部队正在河口两端最窄处打铁桩,铁桩入河非常牢固,就连铁桩上的网兜都夹杂了铁丝,用来加大网兜拦截石土的力量。

  打一段铁桩,岸边堤口处就往外垒起一截土石,速度很慢,却坚定地一点点朝对岸在延伸。

  那些被征召来的修堤的民夫们,本以为要像往年那样,自己背着沉重的石土一袋一袋搬到堤边,迎着风浪往河里投。

  万万没想到,堤岸自从竖立起几架上十米高的铁架子后,他们只需要把装有土石的麻袋搬到下方的吊篮里就行。

  河岸边还有水车一样的大家伙,吊着吊篮的粗绳索一端系在水车木杆上。

  随着汹涌的水流不断转动,拉动绳索,那一个个巨大的吊篮就会顺着河面上空的索道自动往外滑,在堤岸边工程兵们的操控下倾倒泥土砂石。

  那些民夫们几十年间,被官府征召修补堤坝不知多少次,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筑堤的。

  南北两岸无数路过围观的百姓,看着堤岸上一排排庞然大物,啧啧称奇。

  关于主持修堤的大官是禹神转世的流言,传得越来越有鼻子有眼。

  ※※※

  艳阳如昔。

  萧青冥站在高处的堤岸边,双手负背,俯视着下方如工蚁般辛苦忙碌的工程兵和民夫工匠们。

  喻行舟站在他身侧,忽然注意到他收拢的手心,隐约渗出一层薄薄细汗。

  他伸手,宽大的袖子垂下,将两人交握的手掩藏起来。

  喻行舟微微一笑:“坚强如陛下,莫非也会不安吗?”

  萧青冥侧过头注视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的双眼,隐约露出一丝疲态,这一丝疲态转瞬而逝,仿佛只是一种错觉。

  他抿了抿嘴,沉声道:“朕不能,若是连朕都动摇的话,朕的大臣和百姓们,又该依靠谁呢?”

  喻行舟忽而用力握紧他的手心,五指伸开,牢牢扣拢,掌心紧贴。

  他叹息一声,嗓音轻缓而温柔,低低笑了笑,凑到对方耳边:“眼下无人,陛下可以不那么刚强,稍微依靠一下臣也没有关系。”

  萧青冥嘴角一抽,这家伙又在说好听话哄他了。

  他偷偷在对方掌心挠一挠,嗤笑一声:“晚上在帐子里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话了?”

  喻行舟默默片刻,厚着脸皮道:“那陛下还是刚强点好。”

  萧青冥:“……”

 

第122章 宽容大度的陛下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颈口道两侧从河岸渐渐延伸向河中心的铁桩,以龟爬的速度,分别往前打了一百多米, 虽然缓慢,却实实在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

  前后的两排钉牢的铁桩之间相距二十来米宽, 已经垒起了厚厚的土石,上面用粗水泥夯实,铺满了碎石, 再铺上枕木和四五条铁轨,供运输物资的车辆连续不断往返。

  狭窄的颈口河道两侧,不断延伸的堤坝, 逐渐朝中间深入, 远远看去,宛如螃蟹的两只大螯钳, 将汹涌奔腾的长宁河牢牢钳在河道中央。

  眼看着第二阶段拦河工程进度已经差不多过半, 颈口道的口子变窄了一半,沿河两岸的水位明显看到有所上涨,尤其是北岸新河道的水位, 一天比前一天更高, 水流更快。

  负责加固新堤的工程兵和民夫,日以继夜加高两侧堤坝, 防止涨起来的河水淹上来,幸亏北岸原本地势就比南岸高, 加固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荆州两岸的百姓日日都有人在岸堤附近徘徊观望。

  看着那长长的堤坝从无到有, 奇迹般一点点建起来, 看着两岸堪称雄浑的钢铁巨塔, 一排排高大的水车, 铁轨上昼夜往返的运输车,还有河中络绎不绝运输物资的船队。

  荆庭城附近百姓原本悲观和嘲讽的态度,终于渐渐开始改变。

  “朝廷这次竟然是动真格的,难不成还能给他们把大堤修起来,令大河改道吗?”

  “你家南岸那十亩沿岸的田,不是要贱卖给北岸杨家吗?不卖了?”

  “不卖了!幸好还没卖,那杨家心肝都是黑的,竟然压价压到一两银子一亩!还好我家那口子去报名了修堤,不光给家里省了粮,每天还能领五文钱呢,已经攒下来一百多文,够咱家一个月开销了。”

  “就是,要是这河堤能修好,以后你家的田说不定还能从涝地变成良田呢,别说一两银子,十两、二十两都不能卖。”

  自从沿岸百姓看到治河的希望,那些北岸大户们原本可以在南岸廉价兼并的土地,再也收不到了,别说一两银子一亩地没人卖,就是涨价涨到五六两也不成。

  不光收不了廉价土地,那些为北岸大户们耕作的佃农们,也开始生出别的心思。

  有的直接加入修堤队伍,多赚一份辛苦钱,比终日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还难得吃上几口白米饭的日子,宽裕多了。有的则聚集在一起,要求地主降地租,否则就不干活。

  还有的甚至要求把自家南岸投寄的田地赎回来,不再给大户当佃农,自己回去种自己的地。

  相较于底层农民们日益升起的希望,北岸大户地主们的脸上,则是一天比一天难看。

  这河堤能不能成事,还是两说,本该属于他们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和土地,却眼看着都要飞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明明是同一条河堤,南北两岸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

  荆湖水寨。

  梁家寨聚义堂里,荆湖各大水寨的大当家们齐齐聚在一起,还有荆庭城北岸几家有名有姓的豪绅大户家主,都赫然在列。

  这实在是件稀奇事,平日里,水贼和地主之间犹如生死仇寇,最是相互看不惯,现在却因朝廷修堤坝而聚在一起,暂时结成了同盟。

  大堂空地上,家丁们抬进来好几箱沉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帛,白花花的银子晃得水贼们眼都直了,馋得口水都要往下淌。

  当地大户杨家家主冲众人抱一抱拳道:“各位英雄好汉,眼看着朝廷的堤坝要修起来了,到时候只怕大家的日子都要不好过。”

  “尤其是荆湖本来就在南岸一侧,那颈口道一旦落入官府控制,诸位以后岂不是要被关起门来打狗?”

  “听说荆湖这个月的水位都开始下降了。”

  杨家主意味深长道:“回去做个老实巴交的渔民,每日啃着咸菜鱼干,哪有水里来去自如做无本买卖吃香喝辣来得逍遥快活?”

  这话显然戳中了在座不少水寨当家的心坎,众人彼此对视交换着眼神,有人交头接耳,有人陷入沉思。

  荆湖面积相当大,到处都是芦苇荡,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水寨,大的如梁家寨,足足有五六百寨众,小的也至少有一两百来人。

  整个荆湖水寨加起来,约莫有三千水匪之多。

  他们各个都是水性好手,熟悉水路,仗着水纹便利,在荆州一带横行无忌,来去自如。即便被官府派出官兵打掉几个水寨,要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水寨在荆湖重新立起来。

  梁家寨大当家梁渠,摸着下巴络腮胡须,朝一旁另外一个著名水寨的当家,投去一瞥。

  “水圣爷,您老人家可有什么法子,化解咱这一劫?”

  众人一听这个称呼,立刻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堂上第二个位置,那里端坐着一名年近六旬的老者,头发半白不白,大腹便便,两边耳垂极大,面容和善,宛如弥勒佛。

  这人乃是水圣寨的当家,人尊称一声水圣爷。

  相传他的祖辈是荆湖一带的主掌河神庙的祭司,后来在荆湖立寨结社,广收教众信徒,将他们家族世代当做了河神行走在人间的代言人,在附近渔民百姓心中地位极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