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_作者:春江阔(27)

  两回都在关键时刻生病,当然可以怀疑原主是心理素质差,时运不济。

  可这回回出岔子,当真只是运气不好么?

  宁颂回过神,将怀疑按在了心底。

  “明年就有一回岁考。”就在宁颂回忆往事时,周秀才换了一个话题。

  县试、府试统称为童生试,与院试一起称为科考,按照惯例,每三年会有一次。

  与此同时,他们这些已经考中的秀才们亦有考核,放在院试之前,由学政一起主持。

  明年五月,便是考试的时间。

  “你要是错过,就又得等三年。”

  三年又三年,人有几个三年能够蹉跎?

  宁颂如今十五岁,有志于在科考一途有所收获的同龄人早已先行数步,若是再错失机会,到何时才能追上?

  “来得及吗?如今已经七月底了。”

  张扉一直没吭声,听到外祖父的话,忍不住插嘴道。

  周秀才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显然,有周秀才这么一个外祖,家里又不缺钱,张扉显然是开蒙过的。

  奈何读书的天资着实有限。

  张扉宁愿到处东奔西跑,也不愿意坐下来读书。

  周秀才无可奈何,但僵持多年没有效果,最后只有接受。

  “请老先生教教我!”

  宁颂没有忘记自己这一次的来意。

  “按照你的基础,《四书》、《五经》的基础内容倒是没有问题了,只是,杂文、策论才刚刚开始。”

  除此之外,按照考试要求,学童需要从《五经》中选出一经来作为自己的本经。

  术业有专攻,学童能够将四书五经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可这本经却是需要老师指导。

  如此一来,宁颂想要不到一年内通过考试,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你当真愿意下苦工读书?”周秀才又问了一句。

  这些日子风靡的藿香正气丸他怎么能没有耳闻,从外孙子这里,他也听说过宁颂的本事。

  在他看来,读书可是不赚钱。

  “晚辈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事实上,自从宁颂确定要读书之后,这些日除了必要处理的杂事之外,其他时候都是手不释卷。

  这也是他今日能够顺利地回答出周秀才的原因。

  “更何况,晚辈虽年幼,但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

  这是《大学》里的原文,亦是宁颂的真心话。

  他幸运地获得第二次生命,难道只是用来蹉跎的吗?

  “行。”

  身为儒家的书生,周秀才年轻时怎么会没有一个治国平天下的梦?

  奈何岁月蹉跎,如今只做到了修身和齐家,午夜梦回时,哪能没有遗憾?

  他并非不知道大多数人最终是庸常,可宁颂如今在他面前说出这一番话来,他亦不想给人泼冷水。

  万一呢?

  小小的藿香正气丸卖到乡里,不已经救过人的性命了吗?

  “记住你说的话——不过我多年没有读书了,指点不了你。”

  周秀才思考了片刻:“这样,我带你走一趟,替你说说好话。但是成与不成,我不敢保证。”

  天底下可没有逼着别人收徒的道理。

  这已经很好了。

  宁颂同样明白这个道理,站起身来,恭敬地与周秀才道谢。

  饭后,张扉驱赶着牛车,带着周秀才与宁颂两人往隔壁村驶去。

  短短几日,宁颂第三次驱车到了隔壁的西山村,来到了曾经拒绝过他的私塾门口。

  只不过这一回,他没有再被拒绝在外。

  “你爹爹可在家?”

  对于这一片私塾,周秀才显然是极为熟悉的,门口的书童见了他,连忙喊“周爷爷”。

  那小童喊完了周秀才,这才看到了周秀才身后的宁颂,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宁颂朝着小童笑了笑。

  小童满头雾水,但又担心是自己的贪吃误了事,颇为犹豫地看了宁颂两眼,这这才匆匆地进了门。

  那位郑秀才,显然是在家的。

  对方可以不愿意见宁颂,但同为秀才的老友来了,当然不会将其拦在门外。

  小童前去传信,不一会儿,就有人从院内急匆匆地出来了。

  “是哪道风将您刮了过来啊?稀客稀客。”来人正值中年,鬓角有些微微发白,身上穿着月蓝色的直缀,看上去利落干练。

  这就是郑秀才了。

  “说什么话,没什么事我就不能来看看你吗?”

  两人实在是太熟悉了,周秀才话语中充斥着熟稔。

  “老哥哥,是我说错了。我盼望你来还来不及呢。”郑秀才笑道。

  早年,两人在一家私塾里读过书,算起来周秀才还给郑秀才开过蒙。

  只不过,后来两人都考中了秀才,就以同辈来论。

  “这位是……”

  与周秀才寒暄过后,郑秀才终于有时间将注意力转移到宁颂身上,这也是在场唯一一个陌生人。

  只是,当他看清楚宁颂的长相时,顿时愣在了原地。

  “你……”

  宁颂望着不久之前与自己介绍私塾情况的“摊主”,恭敬地行礼:“郑先生好。”

  “好、好。”

  郑成木有种吹牛被人当场逮捕的尴尬感。

  私塾外的摊子是他家内弟所开,那一日,他心烦意乱,加上要躲人,故意找了个由头去看了一日摊。

  没想到就遇到了宁颂。

  起先,他并不知道宁颂是谁,只是好心建议对方不要蹉跎时间,没想到兜兜转转,两人又见了面。

  “你们认识?”周秀才怀疑的目光在两人之前巡梭。

  “不认识,只是久仰大名。”宁颂说道。

  郑秀才见状,笑道:“只是看这位小友长得俊朗罢了。”

  周秀才怀疑地看了两人一眼。

  他虽然察觉到郑秀才在敷衍他,但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得对。

  十五岁原本就是长个子的年龄,没几日就能窜一窜,加上宁颂本人所固有的气质,整个看上去身如修竹,眉目间疏朗开阔。

  这相貌与气质,都是读书人的加分项。

  闲话休提,在门口寒暄片刻后,郑秀才连忙请三人到院内说话。

  “恰好,周老哥有空,也给几个小的讲一讲四书,压一压小崽子们的气焰,免得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

  当年,周秀才的四书可是一等一的,就连学台大人也亲口夸过。

  “承蒙你看得起。”

  周秀才哪里不知道郑秀才是在奉承他,可纵然如此,读书人被夸奖学业,亦是十分开心的。

  进了正门,眼前就是一道游廊。游廊前面,供奉着孔子的像。

  顺着一个方向往前走,宁颂看到了处处竹林,以及一个小池塘,其中养着锦鲤。

  远处,是俨然的屋舍,屋舍中传来阵阵书声。

  “真不错。”

  正如周秀才所说,这私塾虽然小,但却五脏俱全,是读书的好地方。

  “请。”郑秀才将他们引入正堂。

  各自坐定之后,周秀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这……”

  郑秀才眉头紧蹙。

  周秀才适时地给宁颂等人使眼色,暗示他们出去。

  当在场只有两个人时,郑秀才苦笑了一声,道:“老哥,你惯会给我找麻烦!”

  不收宁颂这个徒弟,什么事情都没有。

  可若是收了他,非但要与吕家周旋,还可能会得罪旁的人。

  端是麻烦!

  “怕麻烦还读什么书?”周秀才端起了茶水,吹了吹,喝了一口。

  这话可真是!

  要不是郑秀才脾气好,恐怕当场能翻个白眼来,反问一句“你为什么不收”。

  还好,周秀才此番是来劝人的,不是来气人的。

  他喝了口茶,同郑秀才细细说来:“收了这个学生,我是为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