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仙界的和平_作者:Anecdotes(39)

2018-02-17 Anecdotes

  方淮不知道他那么惊奇是为什么。向来修道之人,修为越高深,心志越坚定,“道”也越纯粹。在修道的过程中,“道”是慢慢形成的,它渗透到一个人行为举止,思维想法,乃至对世间万物的感受和认知。

  所以这人抚琴之时,不自觉将自己的“道”融入了琴声。这样反倒使方淮平时练惯了的曲子,多了一番别的意蕴,像是空幽的古木林中,多了一个人在吟唱。

  而自己的弹奏不过是照葫芦画瓢,没什么脱俗的地方,他这些年练琴都是选的无人的地方,自娱自乐罢了,也只有余潇听过他弹琴,再来就是面前这位。

  那人却如获至宝,对他道:“这位小友……”

  方淮赶忙道:“不敢当,不敢当。”

  那人又询问他师承,得知他母亲是李持盈后,笑道:“原来是红渠真人的爱子,难怪有如此天赋。”

  天赋?方淮不由苦笑,这恐怕是跟他最搭不上边的词了吧?

  他拱手道:“敢问前辈是来自……”

  那人笑道:“鄙人是昆仑弟子,道号月枯,小友不必再称我为前辈了。”

  昆仑?方淮忽然灵光一闪,不由道:“请问……”

  那人却也道:“还想向小友探听一个人,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个子高挑,佩着长剑,也是我昆仑弟子。不瞒你说,我来此处正是因为门中长辈传唤,命我带她回去。”

  昆仑的女弟子,佩着长剑,跑到碧山来……

  方淮忽然一个激灵反应过来。对啊,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余潇在三叠峰顶,可不止悟出了“琴心三叠”,他还遇见了个妹子啊!

  ——————————————————————————————————————————————————————————————

  余潇站在“桃花岩”三个大字前,凝视着那行云流水般的字迹,他初来三叠峰时剑道粗浅,并没感受其中的真意。此时再看,却觉得剑意有如碧海潮生、惊涛拍岸,从四面八方向他涌来。

  “咦,原来已经有人了?”

  一道女声响起,清亮有如山谷溪声,停在余潇的背后。

  余潇在这峰顶囚禁数年,许久未听过人声,甚至因为长期没和人说话,连声音都有些嘶哑。

  “谁?”

  他转过身去,只见一个少女身着嫩黄的纱衣,腰配长剑,秀眉凤眼,微带笑意。见了他的模样,不由得一怔。

  余潇想起来自己脸上的疤痕骇人,不由别过脸去。

  峰顶寒风不息,把少女的衣袂吹起,真有如仙子降世一般。

  ——《金丹记》

  第18章 碧山少年(九)

  自打方淮走后,余潇就一个人坐在石桌边,直到一个年轻的姑娘,从桃花岩下轻轻跃了上来。

  那姑娘走上前,目光灼灼道:“小兄弟,方才来看你的是什么人啊?”

  余潇看了她一眼道:“是我师兄。”

  姑娘羡慕道:“你师兄对你可真好,我在本门被师父罚禁闭的时候,可没有师兄弟偷偷跑来看我。”

  余潇道:“沈姑娘,你闯入这附近,太白宫的人迟早会发觉的。你还是趁早走的好。”

  姑娘挑起秀眉道:“发觉就发觉,本姑娘还怕他们不成。”瞅了瞅他,又问道:“你师兄的眼睛是……”

  余潇道:“他眼睛瞎了。”

  姑娘“啊”了一声,无不惋惜道:“那样一个人,偏偏眼睛坏了,真是老天妒忌。难道不能恢复吗?”

  余潇不喜欢跟人多费口舌,但对这个女子,他还是保留了一份耐心道:“他中的毒很难去除。况且他灵根驳杂,仙途无望,更不可能恢复了。”

  姑娘不由叹惋,抬眼看到那石架上整整齐齐放着的泥人面人、走马灯、万花筒……走过去,对余潇面露歉意道:“我不小心摔坏了你的瓷器,实在是对不住。”

  “没什么。”

  姑娘道:“这些都是你师兄送你的,你想必很宝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