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绰不是一个认命的主,完颜绪更不是,都说大金国的国运到头了,他们就偏偏不信这个邪,拼尽全力,哪怕是以身祭天,也要逆天改命。
不信邪不认命,这恐怕是完颜绪和完颜绰这两兄弟为数不多的相似之处了。
与此同时,完颜绰只带了十余人的亲兵,轻车从简,悄悄离开了紫荆关,临走之前,特意交代塔讫,带领数万人的军队,先行一步去往中都,自己随后就到,另外最重要的是,沿途小心行军,务必不能让窝阔台汗察觉。
塔讫躬身领命。
完颜绰这才掉头去截耶律余睹。
这时候的耶律余睹,正领着两三万剩余的乣军,准备去跟窝阔台汗汇合,听闻手下人来报,荣王世子亲来求见,耶律余睹都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荣王世子竟然会在这时候出现在这里?不是都说世子爷正在辽东平叛的吗?不过一转眼,世子爷已经绕开了窝阔台汗统帅的二十万蒙古大军,神不知鬼不自觉地跟跑来跟他们接触,这等神出鬼没,深不可测,简直出乎所以人的意料之外。
“什么?荣王世子到了?快快有请!”即便是耶律余睹这般身经百战的悍将,也不得不佩服世子爷胆识过人,他怎么也想不到,荣王世子竟然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孤身前来,虽说他手下也就二万多人,但到底个顶个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契丹族勇士,精兵悍将,勇武善战,如果真要趁荣王世子势单力薄,深入敌营之际把世子爷扣下,绝对易如反掌。“这位世子爷,也不知道是胆大心细,还是真的悍不畏死!”
都说忠孝军战斗力强悍,与蒙古大军几番交手,都没能让蒙古人讨到什么好处,今儿,耶律余睹倒是想要见识见识,传闻中一手训练了忠孝军的荣王世子究竟是何方神圣?有没有三头六臂?
深入虎穴,前途未卜,完颜绰却是步履从容,面上不见丝毫慌乱之色,举手投足间更是尽显豪爽洒脱之气,令人心生敬佩。
之前曾经听过太多有关荣王世子的传闻,几乎是一面倒的称赞,说世子爷品貌非凡,用兵如神,但是这一次见面,让耶律余睹更深刻的意识到,世子爷绝非好相与的人,最有力的佐证,则是世子爷成功避开了蒙古人的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这里,跟自己会面,除了证明世子爷艺高人胆大之外,更证明了世子爷的足智多谋,不用说,此时的辽东地区已经尽在世子爷的掌控之中,甚至就连耶律留哥恐怕都已经归降,世子爷这一招瞒天过海,不仅瞒过了蒙古人,就连他们这些自己人都给瞒过了,高!实在是高!
在耶律余睹打量完颜绰的时候,完颜绰也在不着痕迹地打量耶律余睹,虎背熊腰,目光如炬,倒是一身正气,不像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完颜绰心中稍定,对于接下来的谈话也更有信心了。
拱了拱手,完颜绰笑着抱拳行礼道:“久仰耶律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一派英雄气概。”
夸赞的话谁不喜欢听,耶律余睹亦不例外,以完颜绰现在的身份和声望,刚一见面就抛这么大一顶高帽子过来,耶律余睹听了,心里也忍不住高兴,爽朗大笑道:“世子爷大驾光临,不知所为何事?”
完颜绰倒想跟耶律余睹开诚布公地来谈,但是没办法,交浅言深,人家根本就不会信任他,索性也就免了那些无关紧要的客套之词,开门见山,直接将天下局势拆开来,一点一点分析给耶律余睹和他手下的几位偏将们听,至于之后又该何去何从,相信这些人都不蠢,自会有商量。
“听闻耶律将军准备带领手下的乣军投奔窝阔台汗,窃以为,此举不妥,故特来劝阻将军,千万不要误信谗言,作茧自缚。”完颜绰可不是在危言耸听,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多话不用言明。“敢问耶律将军,时至今日,契丹人与女真人混居百十余年,互为婚配,荣辱一体,将军缘何弃金国而投蒙古?”
耶律余睹心虚,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背信弃义在先,嘴硬狡辩道:“世子爷明察,非是我等契丹勇士不忠君爱国,一心想要谋反叛乱,实乃主上昏庸,误国误民,我等为求生计,不得不另谋他就。况且,百余年前,金国灭我大辽,此乃国恨,现如今草原上有圣人出世,领导有方,可一统天下,底定大业。良禽择木而栖,良主择君而侍,此乃时势所逼,我等并非女真人,另择良主效忠,有何不可?”
完颜绰听后也不生气,展颜一笑,反问道:“将军言之有理,但您有没有想过,窝阔台汗是否真的是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