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建元帝问到的席老丞相颤颤巍巍地出列,禀告道:“皇后此番所作所为,确实有些骇人听闻,令人失望。只是皇后是后宫之主,后位稳,天下安。臣以为,废后一事还需从长计议,谨慎而行。”席丞相在先帝时期都是颇受倚重的重臣,也是跟随着先帝从无到有一同走过来的。他的话,一向中肯,且有份量,建元帝是一定会考虑的。
听到席丞相的话,皇后之父建安侯暗暗地松了口气。之前找席丞相说好话,他不置可否,客客气气将他的儿子给送出门了。建安侯还以为此事无可转圜了呢,现在听来,这席老丞相还不算误事。
反而最让建安侯闹心的,就是皇后这个女儿。皇后这事一闹出来,真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这个女儿,什么都好,听话识大体,但有时候,就是心思太浅了,想要做什么,人家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件事的严重程度,真的出乎建安侯的预料,现在外面传什么的都有。什么皇后逼死嫔妃,血溅坤安宫啊,什么皇后暗害皇子不成却找替罪羊啊,什么皇后平时的慈悲都是装出来的,实际上在后宫横行霸道,铲除异己啊,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建安侯要不是怕自己不上朝,大家非议地会更厉害,早就躲在家中不出来了。
建安侯平时仗着是皇上岳父,在大家面前可没少摆架子,大家因为皇后的原因也乐得恭维几句。哪里想得到会有现在这种人嫌狗憎的局面。只是,自己女儿做的孽,他也抱怨不得。
到了现在做老子的还得为她赔罪。只听建安侯扑腾一声跪在了地上,沉痛地说道:“微臣教女不严,竟酿成大祸。皇后做下此等错事,微臣身为父亲,责无旁贷,皇上要怎样惩罚,微臣绝无怨言。只是,还请皇上念在皇后与您结发相伴多年,一直辛勤操持宫务,忠心耿耿的份上,给小女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说完就连磕了几个响头,抬起头来的时候额头都红了。
燕婉及良时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成
不管建安侯是为了脱罪而惺惺作态,还是真的发自内心,建元帝都不得不承认,他被打动到了。当然,打动他的不是建安侯这个老不死的苦情戏,而是皇后。自从那天从坤安宫回来,建元帝就预料到会有这样一天。不管叶才人说的是真是假,至少她血溅坤安殿是事实。死者为大,叶才人死前的每一句话,都成了绝句。她对皇后的控诉,也成了给皇后定罪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是,废后,真的是这么好废的吗?
不说建元帝个人的情感因素,虽然皇后做了很多错事,建元帝对她也是失望透顶。但两人少年夫妻,建元帝又是个念旧情的人,真的走到这一步,最后一刻还是想给对方留点情面。只说朝中的局势,建安侯府根深叶茂,不仅仅是出了一个皇后,而且宗族子弟也有不少在朝围观,担任要职,建元帝要废后,这些人第一个不答应!这事情实在发生地太过突然,不仅建安侯应付不及,便是连建元帝,也有些招架不住。就算要废后,像席丞相说的,也得从长计议,徐徐图谋啊!
建元帝坐在上面不表态,朝堂上倒是热闹了起来,各个畅所欲言。你说皇后真是罪大恶极,不堪为后,我说废后乃动摇国本的大事,皇后素来名声优良,岂可因为这一次的错误,而行废立之事呢,岂不是把国事当儿戏?其中虽然有各派因为利益因素而据理力争,但也有不少一直处于中立立场的直臣都发表了看法。当然,皇上没有表态,那些只效忠于皇上的大臣们也不好多说,只能说着“简在帝心”一类的鬼话。
争来争去,无非就是废后和不废后两种说法。废后派当然是认为皇后罪大恶极,怎么还能留她在后位上待着丢人呢?反对废后的,当然也是说着以国家稳定为重的借口,不肯轻易废立。当大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对方,再说下去也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的时候,才省了省口水,看向上面的建元帝——皇上,您给定夺呗!
叶才人去了也有三四天了,今天尸首终于送出了宫外,葬到了妃陵。关于皇后废立的讨论早就在大臣中讨论了不知道多少遍,建元帝书房的案前,弹劾的折子都可以堆成一堵墙了。终于,这些集中在了这日爆发。建元帝深知这种事情,本就是丑闻,现在只是在上层贵族官员中流传,再拖下去,恐怕就传到民间了。皇家不和,如何能让天下万民以和为贵呢?皇后这是在给皇室抹黑!所以,为了阻止事态的进一步蔓延,便是今日这些大臣们不提起来,他也要处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