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1022)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当然,男子更恨的是他自己,恨他当年不该因为一时贪玩惹出大祸,恨他不该因为一时的善念把女子接到身边,恨他不该在该成亲的年龄没有成亲,恨他不该低估了这个女子的心计,更恨他没有在未婚妻离开的时候及时追出去。

  总之,是他自己种下的因才导致了今天这个结果,他不仅辜负了自己的未婚妻,也害了身边这个女子。

  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下,男子一天天消沉下来,他想解脱,可却不知如何解脱。

  偶然有一天,女子为了给腹中的孩子祈福,带着男子来了一趟附近的寺庙,不知为何,在僧人的诵经声中,男子找到了一种奇特的平静。

  从那之后,闲暇之余,他经常往来于寺庙,听师傅们念经,也听师傅们讲人的前世今生,讲人的缘深缘浅,讲人的因果循环。

  女子见男子迷上了佛学,自是不可理解,更是不可谅解,于是,她提议搬家了。

  男子看在她即将临产的份上建议她把孩子生下来再折腾,可女子不干,和男子起了争执,负气之下甩门离开了,男子当即追了出去,两人在街上拉扯起来。

  这时,不幸发生了,一辆失控的汽车朝他们开了过来,关键时候,女子拼劲全力推开了男子,而她自己却躺在了血泊中。

  女子临终之际,男子问她有什么心愿,女子含着泪说,如果有来生,她希望托生在一户富裕的人家,父慈母爱,衣食无忧,最好也有一个一心一意待她的青梅竹马。

  第七百六十三章、罗织罪名

  故事说到这,谢涵见明远大师的脸上一片悲恸,不禁也落下了几滴唏嘘的泪水。

  “你为谁哭?”明远大师拿开了棋盘,给谢涵倒上了一杯热茶。

  “不知道,三个人各有各的不幸。”谢涵回道。

  她的确不知自己的眼泪为谁流,三个人都有其可怜之处,也有其可恨之处,最无辜的是那位青梅竹马的未婚妻。

  “大师,后来呢?那个男子是去找他没过门的妻子还是出家为僧了?”谢涵追问道。

  她是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徐氏就是那个故事中的女子,那故事中的那位未婚妻是不是也来到了这个异世?

  还有,大师到底是如何在异世找到徐氏的?他们之间到底又有过什么纠缠?

  “你觉得呢?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大师反问她。

  “我?我不知道。”谢涵摇了摇头,“但我猜想那位男子应该是出家为僧了。”

  “是啊,他出家为僧了,他想用自己的修行来为那位女子积福积德,好让她来世托生在一个富裕的人家,父慈母孝,从而减轻自己这一世对她犯下的罪孽,可惜,终归是她的贪念、嗔念和痴念害了她。”

  “这就怨不得别人了,诚如大师所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自己种下的因,只能是自己负责。”谢涵说道。

  就像她自己的前世,是她自己识人不清,是她自己所信非人,是她自己所托非人,因此,她也怨不得别人。

  幸好,老天再给了她一次机会,也幸好这一世,她把握住了。

  “是啊,是她自己种下的因,可是老衲终究还是不忍心见她一错再错的。”

  这话谢涵听起来有几分不对劲,正要开口问个明白时,

  谁知外面突然有了动静,好像还夹杂着司书和司画的惊叫声,谢涵刚要下炕去看一眼,只见门被推开了,外面进来了一堆人,为首的竟然是朱浵和沈岚,此外还有几个丫鬟婆子。

  “大哥大嫂,大晚上的你们怎么来了?”谢涵这一惊不可谓不大,同时心里也有了隐隐的不安。

  果然,谢涵刚闪过这个念头,只见沈岚劈头问道:“二弟妹,你也知道这会是大晚上的,你一个成年女子和一个外男独处一室,你置二弟于何地,你置赵王府又于何地?”

  这话可是从何说起?

  谢涵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对面的大师,尽管她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对方是故意为她罗织罪名,但她还是解释道:“大嫂,话可不能乱说,这位明远大师是方外之人,他和先父相交甚厚,故而得知我来借宿特地唤我前来一见。”

  “既是叙旧,为何不带丫鬟们进来,为何要把丫鬟们留在外头?谢氏,你也是念过书的大家女子,你觉得这样的行径合适?”沈岚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