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朱栩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是跟朱泓沟通过的,他的意思是让朱泓先做出一点战绩来,稳住他在朝堂的位置才能替朱渊撑腰。
毕竟朝会上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谁的战功大谁的话语权就重。
当然了,这里的规矩指的是这些勋贵世家,不是指朝中大员,朝中大员自然是按官职品级来决定其说话分量的。
而朱栩之所以把剿除倭患这件大事交给朱泓主要是因为近十多年来除了鞑靼就属倭寇最令大夏头疼了,故而鞑靼的战事一结束,他便想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倭寇了。
朱泓接到这个旨意后特地去拜访了马侯爷,详细问明了倭患最喜欢登陆的地点和时段,回来后和顾铄、沈岑几个探讨了一下,他突然有了一个特别大胆的想法。
他的意思是东边一带的海岸线太长了,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去守株待兔等着倭患上门,还不如干脆主动出击。
因为他听马侯爷说,那些倭寇之所以在东南沿海一带滋事扰民主要是因为那一带的海禁开放了,有不少商船从那边上岸,倭寇打的就是这些商船的主意。
所以朱泓想在船只里装上火药和投石机冒充商船去和倭寇的船只接触,只要他们在那边击沉几次倭寇的船只多半就能达到震慑他们的目的。
此外,他听说松江府那边离倭国比较近,当然了,这近指的是海上距离,因此他还想命人带些船只守在那边,看见倭寇的船只过来就先把他击沉了,换句话说就是先切断他们的后路。
不过这件事他想交给顾錾来做,于是,他向皇上推荐了顾錾。
由于正是用人之际,皇上倒是也没多想,很快打发人八百里加急去给顾錾颁布旨意。
说起来他对这个顾錾也不是一无所知,前年鞑靼围攻海宁长达半个多月,就是顾錾带人守住了。
要知道当时围攻海宁的有好几万人,顾錾手里还不足一万兵力,可他仍是带着这一万兵力守住了海宁,的确也是一个人才。
“可是三姐马上就要生孩子了呀?”谢涵对这个主意并不太满意,她是个女人,她十分清楚女人这个时候肯定是希望自己的丈夫陪在身边的,更何况,顾錾要去的还是战场,万一他若是出了点什么麻烦,谢涵该怎么向弯月交代?
“这我倒是一时没虑到,不过你放心,那小子命大着呢,肯定会平安回来的,再说我还给他留了两个锦囊呢,关键时候准能派上用场。”朱泓自然清楚谢涵担心的是什么,忙保证道。
谢涵瞪了他一眼,倒是没再纠缠这个问题,皇上的圣旨都下了,她还能说什么?
再则,那天也是顾錾亲口求了朱泓好几次,说他也想进军情处,朱泓也是觉得这次机会难得才举荐他的。
“对了,你们会不会晕船啊?我听说海里的船跟江里的大不一样,内陆人有很少能适应的,你们千万别贸然行事,出海的人手一定要考虑好。”
因为她记得很清楚,他们从蜀中回扬州时从白帝到夷陵这一路因为水流比较湍急,船速很快,朱泓就有过晕船的经历,幸好司画随身带了很多酸梅,这才缓解了朱泓的痛苦。
“这个自然,真要打起来人手肯定是要从永平侯家出的,他的人长年在海上,不过我们也要出几个领队的。”朱泓点点头。
谢涵听朱泓的意思这场战争是势在必行的了,想到两人好容易在一起不到一年又要分开,而且这次的任务比打代州云州危险多了,因为海上不比陆地,一个大浪打过来极有可能会翻船的,那个时候想要逃生可不易,谢涵的情绪瞬间低落下来了。
第八百九十五章、国书
见谢涵紧锁着眉头满脸的忧色,朱泓一把把她揽进了怀里,“涵儿,我答应过你不会和你分开,你陪我一起去泉州可好?”
“真的?”谢涵听了眼睛一亮,不过很快便暗了下来。
尽管她也是十分不想和朱泓分开,但她明白一点,朱泓是去上战场,不是出去游玩,他有他的使命,带着她肯定会误事的。
“怎么啦,你不愿意?”朱泓见谢涵摇头了,问道。
“不是不愿意,而是我怕你会被人诟病,毕竟这是上战场,战场很忌讳女人的,万一有点什么事情我担不起这个责任,世人会骂我红颜祸水,也会骂你昏聩无能。”
不管是哪一个,都不是谢涵想听到的,而且万一朱泓出师不利,朝堂上肯定会有很多罢免他的声音,顾沈两家不定又要整出什么幺蛾子来,而她肯定也免不了一顿骂,一个搞不好还会连累到父亲的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