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这是朱家的江山,他们做臣子的本分就是替朱家守住这江山,至于谁坐那个位置,那是朱家的事情,跟他们无关。
当然了,说无关也不完全对,作为臣子来说,他们自然希望自己能跟一位明君,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学,说不定还能作为一代贤臣留名青史呢。
可如今朱渊会开口说话了,这些臣子们也就歇了这个心思了,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朱渊都当得起这个太子的称号。
因此,正月二十开印后的第一次朝会,没等皇上亲自宣布朱渊可以开口说话并正式移居东宫,群臣们先就恭贺起皇上和太子来。
说起来这天也是顾琰停职一年后正式上朝,他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短短的一年,不但朝堂外风云突变,就连朝堂上的风向也变了,原本君弱臣强的局面完全被扭转了,现在的皇上不仅说话底气足气势大而且处事还果断。
这不,一开年便颁布了好几道旨意,先是减免了西北部分地区的税赋;接着又宣布皇子们被封王后可以不离京;然后又宣布开放东部沿海几个城市的海禁,同时适当提升了这几个城市商人的税赋。
要知道以往这种大事一般都要拿到朝堂上讨论好几天才能有个结果,可这次倒好,皇上直接颁布了,压根就没有过问大家的意思。
这还不是全部,由于今年是春闱之年,同时也是翰林院散馆之年,皇上亲自主持了翰林院的散馆考核,挑选了六位年轻有才学的庶吉士进了翰林院,其中就有一个杜廉,偏偏这杜廉还是朱泓的连襟。
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上越来越看重朱泓了,也说明朱泓在朝堂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第九百零九章、不白忙
皇上的强势和朱泓的被倚重以及杜廉的入选让大家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朝局变了,不再是顾家一支独大了,也不再是这些世家可以把持朝政的时代了。
于是,某些聪明人开始逐渐向朱泓靠拢了,朱泓的人脉和人缘开始向外拓展了,由此他在朝堂上遭受的质疑也越来越少了。
可惜,随着朱泓的仕途越来越得心应手,谢涵的烦恼却越来越多了。
首先,自从二月初一除了孝之后,不但上门拜访的世家夫人和官家夫人多了,谢涵接到的各种花会、诗会等聚会的帖子也多了,偏谢涵又不是一个八面玲珑喜欢长袖善舞的人,加上她委实不想见到顾家的人,因此她一概都推了。
其次,上门送礼的多了,这点谢涵倒是一直秉着能不收就不收的原则,可架不住有的世家夫人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上门,谢涵也不能一概不见一概推却。
第三,惦记朱泓的人多了,谁都清楚朱泓现在出了孝期,身边肯定得添几个女人,不说别的,两个侧妃和四个庶妃的位置还空着呢。
别看侧妃和庶妃也是妾室,可侧妃和庶妃不是普通的妾室,是可以上碟谱的,也是有品级的,因此,侧妃和庶妃的人选大都是出自那些五品以下官员的嫡女或者是某些世家大族的庶女。
因此,时不时便有这个夫人或那个夫人带着自家的女孩子上门来拜见谢涵,谢涵是烦不胜烦,可又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把人撵走,毕竟朱泓还要在官场上混呢。
这天,谢涵刚把马夫人送走,马夫人这次是给谢涵送请柬来的,顾铄娶了鞑靼公主后,马夫人的女儿很快也找了一户人家,就是礼部尚书李敦的儿子,这不两家商定了亲事,定在了三月十六。
朱泓进门见谢涵正捏着一张请柬发呆,忙从背后凑了过去,“夫人,这是谁家的请柬?”
谢涵不期然他突然进来了,可能是太过专注的缘故,因而她是一点动静没听见,自是吓了一跳,“司宝几个小丫头当值越来越不经心了,怎么你进来都没有人通报一声。”
“是我让她们别吱声的,我想给你一个惊喜,也想看看夫人在做什么?”朱泓从后面把谢涵圈住了,同时伸手把请柬从谢涵手里抽走了。
“惊喜?惊吓还差不多,对了,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早?”谢涵转过身子一边帮他脱官服一边命人送盆热水来。
朱泓见是马家的请柬倒是没说什么,他早就知晓了这件事,只是见到谢涵发呆微微有些不爽,因为他知道这个马瑶一开始是顾铄相中的人,他以为谢涵又联想到顾铄了。
“怎么,不想去?”朱泓倒也没敢直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