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241)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李福的话音刚落,少年的随从把剑指向了他,而那个胖子却拍着手叫好,“好主意,就依你的意思办。”

  李福也不说话,对那个浑身湿透了的少年微微一笑,并眨了眨眼睛,少年拧了拧眉,看了看自己身上,恍然大悟了。

  于是,少年把一个随从喊到了他身边,对着他耳语了几句,随从点点头,也答应了。

  这时,文安和阿金两人已经把胖子的马车扶起来套好,那个随从把少年抱上了马车,自己亲自坐到了车把式上先试了试车子的好坏,见车子没有问题这才答应了下来。

  而另一边,胖子也被他的随从扶着去了桥对岸,少年的随从给他送去了一匹马,不过他没要,选了一匹自己随从的马。

  那位侍卫见胖子去了桥对岸,便对剩下的几个侍卫做了一个手势,然后迅速地调转车头说是要助跑,胖子的随从一听也有道理,便让他们走了。

  而胖子见此也掉头跑了几丈远,他也得助跑啊。

  可就在胖子准备往桥头冲的时候,他的随从发现不对劲了,因为马车已经跑出去百丈远还没有掉头。

  胖子意识到上当了时,顾不上找李福算账,忙命人追,此时,少年的几个随从早策马横了过去,拦住了道路。

  两边的人你追我阻的,倒是给谢涵他们把路让了出来,李福见此也不停留,命阿金和文安把马车赶上了桥,过了桥直奔镇里而去。

  到了镇里,谢耕田领着大家去了镇上唯一一家药铺,给张氏和谢涵分别把脉开了一个方子,随后把那药包给拿出来,让那位郎中看看张氏能不能吃。

  可巧这位郎中就是高升曾经找过的那位郎中,把这些药材辨认了一下之后,又仔细给张氏把了一回脉,这才说这方子正对张氏的症状,不过得等她病好了再吃。

  从药铺出来,张氏说难得来一趟镇里,想给家里的孩子们买点吃的带回去,于是,谢涵又陪着他们在街上转了一圈。

  小镇的确不大,只有一条长街,不过街面倒还比较宽,能过两辆马车,街道两边都是铺面,有食肆、米铺、肉铺、布店、铁匠铺、木器店、杂货铺、绣品店、也还有钱庄和当铺。

  张氏命郑氏去杂货铺买了点调料和点心,在经过食肆的时候,谢涵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被人抽打着撵出来,旁边有好几个看热闹的人。

  张氏看不得这样,命谢耕田上前拦住了那个要打人的人,问明了缘由,原来是这个小姑娘的父母双亡,家里只有她和一个四岁的弟弟,于是,这个小姑娘每天都跑到食肆来捡一点别人的残羹剩饭回去。

  遇到老板心情好的时候,倒是什么也不说,可遇到老板心情不爽的时候,就会迁怒到这小姑娘身上来,暴打她一顿出气。

  张氏一听这对姐弟的命跟谢涵谢澜差不多,早就心软了,忙命谢耕田给小姑娘一串钱,让她去买点吃食。

  谢涵见此,对李福使了个眼色,李福猜想谢涵准是想把这对姐弟买下来,便上前扶起了小姑娘,说要亲自送小姑娘回去。

  有了这个插曲,张氏的心情多多少少受到了些影响,不但她,就连谢涵的心情也低落不少。

  她也想到了自己,如果不是父亲给她留下一笔家产,如果不是皇上为她筹集这么多银子,仅凭她自己,她能养大自己,把谢澜拉扯大吗?

  第一百七十八章、两种可能

  谢耕田见张氏和谢涵都有些恹恹的,便笑着说要请大家下馆子,左右他们还得等李福回来。

  进了食肆,要了一个雅间,众人落座后,谢耕山怕张氏和谢涵还惦着那对姐弟,便说起刚才的那场争吵来,由那场争吵又说起李福出的这个主意来。

  “没想到李福年纪轻轻倒是有这个头脑。”谢耕山赞了一声。

  “什么呀?这主意是涵姐儿出的。”郑氏说道。

  当时谢涵给李福出主意时郑氏就坐在马车里,听得真真的。

  “涵姐儿?怎么可能?她才多大?”谢耕山连用了三个怀疑的声调。

  “就是啊,涵姐儿,你怎么知道那个坐马车的人会上当?”郑氏也问道。

  这个问题在她心里憋了好长时间了,在马车里的时候就想问,可因为没看见结果,就忍着没开口。

  “二伯娘想想,不要说这附近的人,就是对县城或幽州城里的人来说,一千两银子也不是一笔小数吧?那个坐马车的人一开始一直嚷嚷着要赔偿,可真等那少年拿出一千两银子来他却又不要,这是为什么?”谢涵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