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28)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可惜,本该正是意气风发踌躇满怀的时候,他却病倒了,而且看情形,他这病是好不了了。

  想到这,谢纾相信了女儿,相比较那些外人而言,他也只能相信自己的女儿,于是,他也很快拿定了一个主意。

  “说到这个,孩子,爹给你留了一份家产,扬州的商铺有两家,都是上好的绸缎庄,一年的进账大约有三千两银子,收账的事情交给高升,你只需记住这总账即可;还有,城外的庄子两家,一家是水田,正常年景下夏秋两季的租子可收一千来两,一家是养蚕种桑树的,一年也有一千来两银子进账;此外,京城那边还有商铺两家,一年约摸也有二三千两收入。这些东西的地契房契过几天爹打算过几天当着大家的面交给高升保管,直到你成亲再还给你当嫁妆。你还小,爹不想让你涉险,你只需做到心里有数即可。”

  谢涵没想到父亲这么快就做了决断,把家底告诉了她,还把后事做了安排。

  她随便默算了一下,自家一年的进账也有七八千两银子,过日子是富富有余的。

  可上一世的顾老太太竟然告诉她,父亲是一个很清贫的官,把家底都打扫干净了也仅仅将够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幽州安葬,而顾家还替谢家出了一笔安置费。

  可恨的是谢涵竟然真的信了顾家的解释。因为她知道,一个三品文官的年俸折合成银两不足五百两,而父亲要养这一堆人,时不时还得接济一下乡下的祖父家,加上母亲又大病一场没了,所花银两定然也不在少数,家里很有可能真的没有钱了。

  可谁知真相竟然不是这样的,真是有够可恶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顾家也算是钟鸣鼎食之家,后来的顾钰也进宫做了贵人,怎么会贪这区区几千两银子?

  这么想似乎也不对,定国公府一年的年俸折合成银子也不过是四五千两,还不足谢家一年的进账,因而,谢家的家业绝不是一个小数。

  当然,顾家也有自己的商铺和庄子,家大业大的,上一世的谢涵倒没有听说过顾家有入不敷出的传闻。

  谢纾见谢涵一会点头一会摇头的,便以为孩子不同意他的安排,“涵儿,爹这么做也是为你好……”

  “爹,不用解释了,我明白爹的意思,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些东西还是分开来保管为好,我知道高叔叔跟爹的时间最长,那些商铺就都交给他吧,奶娘跟我时日也不短,又是从庄子里出来的,我的意思那两个庄子是不是交到奶爹手里,这样的话,女儿承受的风险就小了些,总不能都所托非人吧?当然了,女儿的意思不是说高叔叔不好,女儿也只是考虑万一。”

  前世谢纾没了之后谢涵再也没有见过高升,听顾琦的意思是他主动赎回了自己,顾琦也就开恩做了个顺水人情,连赎身银子都没有要便放了他。

  当然,这只是顾琦的一面之词,具体如何谢涵不得而知,可她不得不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相对来说,奶娘她还是信任的。

  谢纾听得女儿如此一说,拧眉沉思了一会,让谢涵去隔壁书房的书架最下层找一本《乐府诗集》,待谢涵从书房把书拿来,谢纾示意她翻开。

  谢涵把书打开来,这才发现里面有一张银票,再往后翻,一共找到了十张银票,粗粗估算了一番,总数是五万两左右。

  “这书爹送你了,好好拿着吧。”

  “爹,女儿不孝,东西还给爹,女儿想要爹好起来,多陪女儿几年……”

  尽管谢涵确实想接管自己的家产,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的时候,她一点欣喜的感觉都没有,更多是不舍和心痛,因为她明白,父亲这是在交代身后事。

  这说明他预感到时日不多了。

  第二十章、谜语

  谢纾的确是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

  正好这会只有他们父女两个在场,因此他才想着借这个机会干脆把家底交代了,这五万两银票是他留给女儿的私房钱,也算是一条退路。

  而那些商铺和庄子的地契房契之所以打算当众托给高升,一方面是因为谢涵还小,又是一个女孩子,外头的事情还得倚赖高升几个照管;另一个原因他是怕给谢涵招贼,家里的这些东西都过了明路,如果知道在谢涵手里,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宵小之徒心生歹念;还有一个原因他是做给顾家看的,希望顾家从此后能还谢涵一个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