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297)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她就不信了,对付不了张氏还能对付不了一个七岁的毛娃娃?

  谢涵听了也微微一笑,“大嫂想学还不好办?不用等有空,现在两位姨娘就可以教你。”

  大家这才听出谢涵是和孙氏掐上了,张氏倒是猜到了缘由,可谢沛不明白啊,孙氏不是一直告诫他一定要和谢涵走近些吗?怎么今儿她自己反倒和谢涵杠上了?

  “莹姐儿她娘,你是家里的长嫂,是该带着弟弟妹妹们把规矩立起来,以后我们家肯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总不能还是以前的老一套。”谢沛道。

  “我孙子这话在理,咱家是得定点规矩,不过今天就算了,今天是过年,大家都坐下来好好吃一顿团圆饭。”张氏发话了。

  既维护了谢涵又给了孙氏几分面子,也算是不偏不倚了。

  谢涵自然知道见好就收,事实上她原本也没想针对孙氏,就是见不得她方才蔑视谢澜蔑视方氏的眼神。

  谢沛也看出了妻子的不虞,真要把规矩立起来,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孙氏,她是唯一的孙子媳妇,不折腾她折腾谁?

  “对了,说到这事,祖父祖母,我觉得家里是不是该买几个丫鬟和婆子,咱们家的女孩子将来要嫁的肯定不是农户了,身边哪能没有一个贴身丫鬟?”谢沛又道。

  他开这个口其实也是为了孙氏,如果家里再多几个丫鬟婆子,长辈们和小月她们都不用做事了,这样一来,孙氏也不用每天费尽心思地逃避那点家务活了。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谢沛觉得有底气了,一年能有五六百两银子进项,还差那几十两银子?

  “啥?还买人?”谢春生不愿意了。

  在他看来,家里的女人们都不用下地做事了,每天就做点洗洗涮涮的活,也不累,还用买什么丫鬟?

  有那些银子还不如拿去置几亩地呢,家里还有这么多件大事没有办,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

  张氏倒是听进了谢沛的话,主要是小月明年就要出嫁了,听说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嫁闺女除了嫁妆外还得陪嫁几个丫鬟,当年谢涵的母亲嫁过来就带了四个丫鬟来,孙家条件差一些,可孙氏嫁过来也带了一个丫鬟。

  因此,张氏觉得小月怎么着也得带一个丫鬟嫁过去,杜家虽不是大户,可听说家里也有丫鬟婆子小厮,谢家可不能太寒酸了。

  想了想,张氏道:“这件事听大郎的,先买三个吧。”

  张氏发话了,谢春生就是再不情愿也不好反驳了。

  谢春生不反驳,别人就更不能反驳了。

  再说了,吴氏和郑氏心里都明镜似的这三个丫鬟肯定是为小月三个买的,这有了丫鬟,以后自家女儿也是小姐了,将来在亲事上还能往高里拔拔呢。

  因着这件喜事,大家很快就忘记了方才谢涵和孙氏的对掐,这顿饭总算是没再出什么岔子了。

  第二百二十章、抓周

  年夜饭过后,谢涵带着谢澜和方氏、白氏回了自己家守岁,不过初一一早仍旧带着谢澜去了老房那边向长辈们磕头拜年,随后谢涵便被新月和弯月两人拉着去了祠堂门口的空地上看扭秧歌、踩高跷和划旱船。

  下午,谢沁本想带着谢泽几个和新月、弯月、谢涵几个去镇上看戏,说是镇上有一个戏台,每年正月镇上的大户人家都会请几台戏班子,从正月初一唱到正月十五,据说热闹得不行。

  谢涵本不想去,正犹豫着怎么拒绝时,阿娇跑了来告诉她,说谢澜发热了,白氏急得不行。

  这下谢涵倒不用找理由了,一面打发人去接杜郎中,一面让人去通知张氏,自己也急急忙忙去了后罩房,白氏正抱着谢澜掉眼泪呢。

  张氏随后就到了,摸了摸谢澜的脑门,她带过的孩子多,凭经验感觉可能是谢澜极少出门,这两天抱着他去老房那边受了点风所以才发热了,忙命白氏给孩子煮点姜糖水喝。

  刚喂进半碗姜糖水,杜郎中到了,他给谢澜把脉之后也说是受风吃了点寒气,由于孩子小喝不进汤药,他回去后让人送了几粒丸药过来,研碎了用温水送服。

  还别说,这丸药见效还挺快的,吃过之后没多久谢澜便开始发汗,晚上临睡前热度便降下来不少,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大年初二开始,张氏那边每天都有客人上门,而谢沛哥几个和小月姐几个也没闲着,从初二开始也是不停地串亲戚。

  谢涵一来因为守孝;二来因为谢澜的病,这个正月除了去张氏那边请安她哪里都没有去,不过那些来上门的亲戚她倒基本认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