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517)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谢涵见张氏好容易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也知道是因为两位伯娘说的话不中听,刚要开口换个话题,李榆忽然问起她顾霖的死因来。

  因为事先顾霖生病的消息被封锁住了,大家只知道他带兵进了府城,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清楚,却突然听到他病逝的消息,不要说鞑靼人,就连幽州这边也有很多人不相信,甚至还有人以为是放出来的假消息呢,目的自然就是引鞑靼人上钩了。

  谢涵挑一些能说的说了,李榆比谢涵大不少,又从小在兵衙长大,可以说是听着顾霖的传奇长大的,因而他比谢涵更能明白顾霖对这场战事的意义。

  可惜,明白归明白,他却无能为力,唯有唏嘘几声。

  李榆走后,谢涵和张氏、谢春生商量了一个下午,决定还是年后搬到府城去。

  谢涵的意思是干脆让新月从府城出嫁,这样的话李家的三十二抬聘礼不用大老远从城里送到乡下,而谢家的嫁妆也不用大老远从乡下送到城里,非常时期,还是低调一点好。

  因着有这个理由,谢涵总算说服了谢春生年后也跟着进城。

  定下了这件大事,谢涵便一心一意地准备过年了。

  令她头疼的是,没两天,赵王府的尹嬷嬷和金嬷嬷又先后进门了,金嬷嬷还带来了赵王的帖子,邀请谢涵年后去赵王府玩。

  谢涵只要一想到那位徐侧妃的手段便有些不寒而栗,委实不想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可如果她去幽州不进赵王府的话又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她已经见过赵王本人了,而且赵王又特地打发人给她送年礼来了,这是多大的面子?

  说实在的,谢涵至今仍搞不懂赵王怎么会看上她一个小的孤女?

  没道理他也打着那笔银子的主意吧?

  要知道前有顾家后有皇上,他卷进来委实不算是明智之举。

  再说了,他是亲王,堂堂的亲王,难道整个幽州府一年的税赋还不够他花的?

  因着赵王的这张帖子,这一个年谢涵都没大过好。

  一方面要招待来来往往的亲友;一方面要收拾行李准备搬到府城;一方面还要从库房挑几样东西给新月凑几抬嫁妆,一方面还得把不用的东西打包登记封存起来。

  此外,谢涵时不时还得琢磨一下赵王和那位徐王妃到底图她什么。

  谁知一切准备得差不多时,谢沁又生了一点变故。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因为谢耕田两口子这次也跟着去府城,谢涵的意思是让谢耕田一家住到她家去,因为她知道谢耕田目前应该拿不出银子来买房。

  可谁知谢沁先提出了反对,他怕到时二房会挑谢涵的毛病,会让谢涵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所以谢沁的意思是他出银子买房,左右他成亲时也收了几百两银子,买一座二进的院子是足够的,父母手里的那点银子就留着给新月置办嫁妆。

  谢耕田见这个儿子如此仗义,便跟张氏商量,干脆把两个儿子的户头分出去,分户不分家,这样的话谢沁买的房子就能落在他的名下,如此一来,谢沛也能在县城买房了。

  因为谢耕田见谢沛迟迟不肯在县城买房,便猜想多半原因是因为买房要落在他的名下,而买房的银子肯定得孙氏掏,孙氏自然不愿意。

  第三百八十七章、山匪

  谢耕田之所以提出这个分户不分家的办法来是因为他想起了当年谢纾的做法。

  谢纾中了秀才后,因为可以免一部分税赋,所以张氏便把他的户籍单分了出去,把谢家的田产挂到了他名下,包括后来谢纾做官后捎回来的银子买的田地也都在他名下。

  当然,那些田产谢纾一直都没要,他死后又回到了谢春生名下。

  有谢纾的例子在,故而张氏很容易就接受了谢耕田的提议,她也知道大儿子手里委实是拿不出这笔买房的银子来,谢沁肯拿出来是好事,是谢沁厚道,不想占谢涵的便宜。

  可谢沁毕竟成亲了,房子落在他父亲名下他可能会没有想法,可这不代表田慧没有想法,毕竟这笔钱已经算是谢沁的私房了。

  虽说从目前来看,田慧是一个还算品性纯良的人,可谁知以后呢?

  再说了,也不光是为了谢沁,还有谢沛呢。

  谢沛在县城一直租房子住,不就是因为孙氏不肯拿出自己的嫁妆银子来买房吗?

  可如果分户就不一样了,分户了孙氏买的房可以落到谢沛自己名下,她肯定是愿意的,毕竟她如今也是儿女双全的人,那点嫁妆银子不给自己儿女花给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