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涵倒是对这话不以为然,因为她知道准是白氏没少在谢澜面前叨叨什么好好念书将来考状元的话,谢澜虽不清楚考状元是怎么回事,但他记住了这话,而且他也记住了自己父亲是一位探花郎,尽管他同样不清楚探花郎是什么意思。
说实在的,谢涵教了谢澜一年多,她承认谢澜的天资比谢泽几个要强一些,可若说考状元她是真不敢想。
再说了,即便谢澜有这个本事走科举,谢涵也不希望他走这条路,有顾家、沈家还有顾钰那位贤妃娘娘在宫里挡着,谢澜的科举之路肯定也是布满荆棘,一个弄不好怎么死的都不清楚。
所以谢涵从不给谢澜灌输科举的念头,她教他读书认字是想开拓一下他的眼界和心胸,同时也希望他真心喜欢上读书,将来做一名闲散的学者、书者或者是画者、棋者,不求成名成家,但求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左右谢涵也不指望他挣钱养家,父亲留的产业足够他过日子了。
当然,这只是谢涵一人的想法,谢澜长大后选择什么样的路还得看他自己,所以这会谢涵见张氏的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她什么也没说。
正要催促张氏出门时,谢耕梅抱着她的小儿子进来了,后面跟着英子和单福。
“说什么呢?在外面就听见娘开心的笑声。”谢耕梅笑道。
“我们元元说是要去念书考状元,我能不开心吗?”张氏喜滋滋地笑道。
“是吗?元元才多大,就懂得这些个?”谢耕梅看向了谢涵,她以为是谢涵教的。
“不是我教的,我就是教他认几个字。对了,说到念书,姑母,不如你把表弟送去学堂吧,就跟五哥他们一起,正好我们这两年都打算在府城住着,可以帮着照看照看。”谢涵说道。
这两年谢耕梅手里也分了点银子,论理也可以在府城买个小院搬过来,可谢涵知道单家没有分家,买房也不能落到姑父名下,因此这房也就没法买。
“可不这话,这几天我也正琢磨这件事呢,没想到涵姐儿先说了出来。”张氏再次感念谢涵的贴心。
“成,我回头和你姑父商量商量。”谢耕梅也不矫情。
她倒也没敢想孩子能念出一个什么秀才举人来,但她清楚一点,读过书的孩子跟没读过的肯定不一样。
再说她手里的银子越来越多,保不齐将来也让孩子去开个铺子或者做点别的什么生意,不识字能行吗?
还有一点,谢耕梅见自己的娘家人都搬到府城来了,说不动心是假的,可平白无故的她想进城来公婆肯定不会答应,所有她想借着孩子念书的由头说服家里的长辈让她搬出来,最好是把家分了,大不了家里的田地房子她一概不要。
谢耕梅这点倒是和谢涵想一块去了,谢涵自从旧年去过一趟单家之后,心心念念的就是把姑母从那个家解救出来,为此,只要一有机会她就打发人把姑母和几个孩子接出来。
可这毕竟不是常事,农忙时那个家还等她去下地干活呢,谢耕梅哪里好意思一直在娘家住着?
可分家了就不一样,分家了各家日子各家过,她愿意怎么过日子都影响不到别人。
第四百一十章、比较
张氏一听谢耕梅说要回去和丈夫商量商量,脸上便有了几分不高兴。
她是想到了谢耕梅那个难缠的婆婆,早年因为谢耕梅空手进门没少给谢耕梅脸色看,这几年见谢家起来了,可单家却没借上什么光,仍是没少给谢耕梅甩脸子。
去年谢涵把谢耕梅和几个孩子接回来住了一段时日,没等这边送回去单家就打发单勇来接,说是家里没人下地,几个妯娌都攀比着,见谢耕梅躲在娘家享清福,那几个也找个理由回娘家了。
后来再接了几回,都是住不长单家就打发单勇来接。
其实,说白了单家不就是想拿住谢耕梅,知道谢家不舍得谢耕梅吃苦,少不得往贴补谢耕梅些,而只要谢耕梅从娘家带回去的东西都得一半落到单家那个老婆子手里,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
为此张氏没少生闲气,管吧,单家这么一大家子,她管得过来吗?
不管吧,有几个当娘的忍心见自己的女儿吃苦受累?又不是没这个条件。
总之,管或者不管张氏都觉得窝囊,偏单家死活拖着就是不分家。
谢涵一见祖母脸上有了恼意,不用问也猜到了缘由,便摇了摇她的手,“祖母,走,我们去看看二姐那边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