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听说海宁、榆关那边形势十分紧张,不说别的,李尧连自己儿子的婚礼都没赶回来参加,可见战事有多紧了,因此张氏便想回去早点把租子收了,粮食也不打算卖了,想挖地窖藏起来。
论理,谢家已经分家了,这些事情轮不到张氏来操心,可吴氏的性子提不起来,偏她又十分依赖张氏,张氏少不得为她盘算盘算。
正好谢耕山和郑氏两口子也要回家去收租,所以张氏的意思不如回家一起过个节,左右谢泽、谢鸿、谢潇几个也都放假了。
倒是谢沁因为过了府试,还得预备去燕州参加院试,所以他是没空回乡下的,正好可以留下来陪田慧。
张氏他们要走,谢涵也不能一个人留在府城过节,于是,她和高升商量了一下,打算回去也把租子收了运到府城来。
既然是要回乡下,谢涵想着还是知会朱如松一声,便命文福去了一趟明德书坊。
谁知等那日谢涵一家出城门时,朱如松身边的四个侍卫早早在城门外候着了,说是奉主子的命,送谢涵一程。
好在谢涵因为要出门,换的是男装,这才没露馅。
可问题是谢涵并不想让这几个侍卫知道她老家的具体方位,因为这几个侍卫知道了,那朱如松不就知道了?
朱如松若知道了,她的身份还能保密?
她的身份露馅了,朱如松能放过她?
谢涵正纠结时,为首的那位侍卫主动对高升说:“高管家,我们只送你们到沙石镇,过了沙石镇都是平地,应该没有问题了。”
高升一听看了一眼自家的车队,忙点头,“没问题,过了沙石镇我们有两三个时辰也就到了,再说我们自己人也不少。”
谢涵本想问一声朱如松最近忙什么,因为按照惯例,他若知道自己回乡应该会赶来见一面的,可当着祖母和这些长辈的面,谢涵想了想,还是作罢。
第四百一十八章、麻烦
可能是这次回乡人数比较多又没有什么大件行李,谢涵一行很顺利地进了家门,而朱如松的几位侍卫也果真守信在把他们送出了沙石镇之后回转了身子。
因为夏收夏种,这次谢涵陪着祖父母在乡下住了两个多月,中元节祭拜完先人之后才又回府城的。
这次回府城,由于带了好几大车的粮食,高升到底还是给朱如松的几个护卫送了个信,那几个护卫仍旧是在沙石镇等的他们,护着他们的人马进了城,这才离开。
回到家里,谢涵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以朱如松那么黏糊的性格,他怎么可能会不来见她?
难道是出门了?
还是被家里禁足了?
或者是生她的气了?
谢涵琢磨了好几天,到底还是沉不住气托文福去了一趟明德书院,结果只捎回来一封信,说他在遵守和谢涵的约定,不来见她是因为想让她安心苦读,等她五年之后功成名就再来找她。
谢涵见了这张字条有点哭笑不得,不过知道他安好,她倒是放下了这份惦念,一心一意地应付起别的麻烦来。
谢涵的麻烦有好几项,其一是沈岑,进了家门她才知道,端午节前她走后沈岑又上门了,给她送了一份节礼,以沈隽的名义送的,门房的人也不敢不收。
谢涵接过礼单一看,东西还蛮齐全的,主要是吃的,且大部分是山货,熊掌、鹿筋、鹿腿、飞龙、野猪腿、人参、各色干蘑,此外还有野鸡和野兔若干只,弄得谢涵都怀疑是不是沈岑自己去打猎猎来的。
因为这些东西大多放不住,毛氏给杜家和谢沁那边分送了些,自己吃了些,大部分则做成了干货,因此谢涵就是想退也没法退回去了。
其实,这些东西倒不值钱,可谢涵担心的是眼下临近中秋了,难保这沈岑不会再借着中秋的名义上门。
她委实不想跟他打交道,更不想收沈家的东西,可送上门的东西又没法退回去,不说一来一退的又牵扯不清,就是退也找不到理由,哪有当姨父的给外甥女送点东西还被退回去的?
传出去不但沈家成笑话,谢涵也会成为别人的笑料的?真把沈家惹恼了于谢涵是没有半分好处的。
麻烦之二是纪氏,纪氏也在端午之前上了一趟门,据门房说,那天来的纪氏脸色很不好看,带了点怒气,不像是来串亲戚的,倒像是来问罪的。
谢涵琢磨了半天,才想到放风筝的那日弯月和顾錾起的争执,原本他们两个一开始的动静不大,可顾錾在听到弯月骂他“混混”时却气得跳了脚,难保不会有人看见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