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錾听了这话莫名其妙的,当即拉着李榆让他把话说清楚,他顾錾什么时候成了敢做不敢当的缩头乌龟了?
要知道他顾錾生平最恨就是打架打输了回去找大人撑腰的,他一向不屑于此。
于是,李榆就把纪氏上门找谢家理论的事情告诉了顾錾。
谁知这顾錾也是一个急性子,更是一个暴脾气,听了李榆的话扭头就跑回去了。
偏偏他回去的时候正值梁茵和纪氏在屋子里说话,梁茵是特意上门来说和这件事的。
虽说梁茵也不喜纪氏的为人,以前也没什么来往,可这两年纪氏主动上门求和,梁茵也就不计前嫌接纳了纪氏。
可也仅仅是接纳,并不代表她认可了纪氏,而且走动得也不是很频繁。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事关到弯月的闺誉,就算不看谢涵的面子,她也得看在自家儿媳新月的面上走这一趟。
当然,梁茵的本意绝不是想促成弯月和顾錾,而是希望纪氏去找张氏好好陪个不是,把这件事掀过去。
毕竟谢家并没有攀附顾家的意思,纪氏这么做置弯月于何地?置谢涵于何地?
以后还想不想继续和谢涵走动了?
说实在的,前面的几点理由都没有打动纪氏,唯独最后一句还想不想和谢涵走动令纪氏踌躇了。
于是,她拉着梁茵的手诉起苦来,“表姐,那天我真的是好心好意给老太太去送节礼的,顺便提了一句我儿子和谢姑娘吵架的事情,我的本意是替孩子赔个不是,谁知老太太误会了我,反而把我一顿好说。”
说完,纪氏便把那天和张氏吵架的情形学了一遍。
第四百二十一章、心病
说起来纪氏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她一个从五品的官家太太主动去给一个乡下婆子送节礼,这面子够大了,她够放低自己了。
可谁知谢老太太一点都不领情,说翻脸就翻脸,纪氏至今想起来还忿忿不平的,且还有点莫名其妙的。
因为这些年她跟张氏打过不少次交道,张氏给她的印象还算不错,不贪不占,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说话做事都有条理,是个明白人。
可那天的张氏却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完全就是一个不讲理的农村泼妇,一点都不顾忌亲戚的脸面,这让纪氏以后怎么上门?
当然,纪氏的想法是站在她的角度考虑的,未免有点失之偏颇了。
首先第一点她就错了,张氏不再是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她是有品级的诰命夫人,且品级比纪氏高好几个级别呢。
再则,哪个当老人的能愿意自己的孙女被别人泼脏水被别人污蔑?
其实,真说起来那天的气氛一开始还是不错的,张氏见纪氏上门来了,也是笑脸相迎。
她虽不喜京城的顾家,可她明白,此顾家非彼顾家,纪氏的丈夫只是顾家的一个分支,且多少年没有进京了,因此,她并没有把纪氏划到京城的顾家堆里去。
再说了,凭心而论,这两年纪氏对谢涵委实不错,每到年节时都不错眼地给谢涵送东西来,吃是吃穿是穿的,做的比正经的舅舅舅娘还强,她能不领情?
不过张氏也不傻,她也看出来纪氏的目的是谢涵,可张氏有张氏的想法。
别看谢涵的年龄小,可谢涵的终身大事一直是张氏的一块心病,她已经是过六十岁的人了,身子也不是特别好,保不齐哪天就蹬腿去了。因此,她也想早些为谢涵寻摸一个可靠的人家,这样她才能安心地闭上眼睛。
可这些年她一直在乡下生活,认识的人基本是村子周边方圆十里范围内的泥腿子,这些人里哪有能配上谢涵的?
因此,她只能在谢涵认识的范围里去寻摸。
原本她觉得顾家本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顾铄对谢涵也上心,小伙子看着也正派,可谁知顾家只想把她孙女拐去做小,人家看中的只是她孙女的钱财,这就拂了老太太的逆鳞了。
因此,京城顾家是撕破脸绝无可能了。
赵王府的尹嬷嬷倒是对谢涵也不错,可张氏明镜似的自家孙女配不上赵王的嫡长子,去了又是做小的命,还不如不去呢。
故而,张氏便把眼光放在了梁茵和纪氏两人身上,梁茵的性格最好,老太太一开始看中的是梁茵,可谁知梁茵主动求娶了新月,张氏只得重新调整了方向,琢磨起纪氏来。
当然,张氏也知道梁茵家还有一个儿子,可稍微讲究些的人家,谁愿意把女儿嫁进同一户人家?又不是穷得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