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61)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因此,当看到门口又来了一堆人,为首的正是刚才来过的什么公,阿金忙一溜烟地跑出去。

  他已经知道王平的身份尊贵了,因此看见门口的这顶四人抬的轿子以及轿子身边的护卫,倒是也猜到了轿子里的人身份肯定比王平还尊贵。

  于是,他没等王平开口,便主动向轿子跪了下去,“小的给大人磕头请安。”

  王平见阿金跑了过来,本是对着阿金的胸口想一脚把他踹走,没想到阿金突然跪下去,这下倒是正好方便他把阿金的脑袋踢了一个正着。

  “哎哟,这位老阿伯,你,你干嘛踹我啊?我,我没拦着你了,我,我只是向轿子里的大人问好,这也不行啊?”阿金不明白,自己这次并没有拦着对方不让进门,怎么磕头问好还问出错了?

  阿金并不清楚该怎么称呼王平,也忘了刚才谢涵是怎么称呼对方的,情急之下便随口按照当地习俗,尊称对方一句“老阿伯”。

  这句“老阿伯”不仅把王平叫愣了,也把轿子里的人叫乐了。

  没错,轿子里坐着的人正是当今圣上朱栩,他这次来江南确实是有别的目的的。

  前两年两淮、两浙水灾泛滥,他拨了大笔的款项下来修水利,去年春天又花了大笔的银子疏通钱塘江和西湖,并加固了苏堤和白堤以及钱塘江的大堤,谁知今年春天,钱塘江又闹起了水灾,庄稼歉收不说还死伤无数,令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彻查后的结果是杭州知府何昶挪用了修钱塘江大堤的银两给他修了行宫。

  原本他是可以直接下令把何昶押解进京再行审问的,可他又觉得不妥,他想亲自来杭州看看这大堤和行宫到底修成了什么样子,顺便再看看这两淮和两浙的水利工程有没有瞒着他虚报的地方。

  因此,扬州便成了他南巡的第一站。

  而他之所以想见一下谢纾,一来是因为谢纾是两淮盐政,盐政、漕运历来是一本糊涂账,是最能藏污纳垢之处,也是他这次南巡想要清查一番的地方;二来,谢纾和何昶是连襟,何昶犯了这么大的事,他不信谢纾毫不知情。

  所以一到扬州刚休息了一天,他便打发太监上门宣谢纾觐见,他倒是也风闻谢纾病了一段时日,只是他没想到谢纾的病竟然严重至此。

  故而,听了太监的话之后,他决定不顾君臣之仪连夜带着御医上门来探视谢纾,他也是担心谢纾闯不过这一关,同样的,他也等着谢纾向他提供些江南官场的秘闻。

  因而,坐在轿子里的朱栩原本是有几分焦虑的,谁知却在落轿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磕头叫什么“大人”,接着便是太监训斥人的动静,正要动怒时又听见了阿金的抱怨,那一句“老阿伯”着实令朱栩听了大为意外,他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喊他身边的太监叫“老阿伯”。

  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

  傻小子好啊,傻小子没什么心眼,或许还能问出几句什么真话来。

  于是,朱栩掀开了轿帘,瞅了一眼仍旧跪在地上摸着脑袋的阿金,乐呵呵地问了一句“你多大了?”

  “十六。”阿金倒是也不敢跟这些人置气,规规矩矩地回答了。

  “在这做了几年的门房?”

  “三天。”

  “才三天?”

  原来是这样。

  朱栩一听才三天,便没有了兴趣,放下了轿帘。

  王平见此,看了一眼仍是在地上坐着的阿金,依旧用脚踢了踢他,“小子,赶紧起来,把大门全打开。”

  “开大门做什么?”阿金又是一脸的糊涂相。

  “嘿,我说你这小子怎么这么不上道,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去,赶紧的,麻溜地把大门打开。”王公公又踹了阿金一下,不过倒是没怎么用力。

  阿金听了这话,倒是没敢再追问下去,一瘸一拐地去把大门打开了。

  第四十四章、面圣(一)(双十一加更)

  轿子是直接抬进大门的。

  此时正在上房偏厅伺候老大夫吃晚饭的李福见外面突然抬进了一顶轿子,为首的人又是下午刚来过的王公公,很快他猜到了轿子里人的身份,一面打发人向里面去报信,一面跑出来迎客。

  不过因为轿子是普通的四人官轿,因此李福在没有见到轿子里的人之前也不敢莽撞,而是恭恭敬敬地先向王公公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