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707)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这是什么话?对了,孩子,今天我们既然把话说到这,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且问你,你父亲死的时候,你外祖父他们是不是极力要把你接去顾家?”梁茵见谢涵起身,忙摁住了她。

  “是,但我父亲临终前交代了把他的灵柩放在大明寺,一定要等白姨娘的孩子生下来百日后再送他回老家安葬,也嘱咐我留在乡下祖母家替他尽孝。”接着,谢涵把顾琦送他回扬州后发生的事情大致学了一遍。

  当然,谢涵略去了自己和父亲的那些对话。

  “哼,说来说去又是为了财,当年为了财害死了我父亲,没想到你父亲居然也没躲过这个厄运。”梁茵冷笑道。

  “娘子。”李尧想提醒一下梁茵。

  “没事的,夫君,涵姐儿不是外人,她已经十一岁了,有的事情也该知道了。”梁茵一边说拉着谢涵坐了下来。

  李尧没再言语了。

  梁茵见此,这才把当年梁铭的死因说了出来。

  原来,梁铭的出身也很一般,祖上世居海宁,但梁家祖上一直从事打猎,是远近闻名的猎户,梁铭自小跟着父亲进山,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箭法,也有一身蛮力。

  原本日子也过得去,可因为和鞑靼的战事起了,梁铭的母亲和妹妹被鞑靼人害死了,梁铭为了给母亲和妹妹报仇,主动进了军队,有一次鞑靼攻城的时候,梁铭不仅一箭射中了对方将领的喉咙,而且他射出去的箭就没有虚发过,箭到人倒,这一绝技惊动了顾霖的父亲顾诺。

  顾诺看上这个年轻人。

  从此,梁铭很快平步青云了,百户长、千户长、镇抚、幽州守备,当然,他也成了顾家的乘龙快婿。

  战事结束后,梁铭和顾雯倒也过了几年清闲的日子,不知是感念顾家的提携之恩还是别的什么缘故,梁铭和顾雯的夫妻感情一直不错,且这么多年梁铭一直没有娶小,就算顾雯没有生出儿子来也没有娶小。

  “二十年前,大夏和幽州的战事又起,战争刚一爆发便有人告发幽州知府高价把粮食卖给了鞑靼人,皇上知道后震怒了,派了钦差大臣下来,谁知一查,这件事竟然牵扯到了我岳丈。”李尧见梁茵一直没有说到重点,便把话题接了过来。

  谢涵一听梁铭的事情跟云知府有关,更感兴趣了,“那后来呢?”

  后来,钦差大臣一到,不光查出了云知府倒卖粮食一案,也查到了云知府倒卖的粮食竟然是从军队中流出来的,再一查,也才发现军队补给的库存存在大量的亏空,不仅是粮草,还有军饷、服装等。

  梁铭当时是幽州的守备,这件事和他脱不了干系。

  可梁铭拒不承认自己参与了此事,但通敌的嫌疑却已经被扣上了。

  可巧这时鞑靼要攻打榆关,李尧是镇守榆关的千户,他向顾霖求援请求发兵,谁知顾霖判断失误导致榆关失守。

  顾霖是当时的统帅,自然不能承认自己的失误,于是,便让梁铭出来背了这个黑锅,说是他通敌造成了榆关失守。

  梁铭本就有通敌的嫌疑,榆关失守的言论一出来,他便毫无疑问地下了大牢。

  梁铭下大牢之后,顾霖曾经去大牢看过他,可惜两人谈了些什么谁也不清楚,但没两天便传来梁铭病重的消息。

  第五百二十九章、开诚布公(三)

  得到梁铭病重的消息,梁茵的母亲顾雯去了一次监狱想探监,可惜被狱卒拦住了,说他是通敌的嫌犯,不能见人。

  顾雯不甘心,便去求顾霖,偏这个时候顾霖又跑去了榆关,于是顾雯又追到榆关去了。

  可顾霖说他也没法,说这个案子是皇上派来的钦差在审,他和梁铭是亲属关系,本就该回避,这个时候凑上去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引火烧身。

  心力交瘁的顾雯从榆关回到幽州,正打算去京城求求她父亲顾诺,谁知她还没来得及动身便听到梁铭病死的消息。

  “我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夜白了头,她一直不肯相信父亲会通敌,我父亲那么恨鞑靼人,我的祖母和姑姑都是被他们祸害致死的,他怎么可能会去通敌呢?”梁茵呜呜哭道。

  尽管时隔这么多年了,可每次想起父亲的含冤而死和丈夫的抑郁不得志,梁茵仍是意难平。

  “岳丈一死,倒卖军粮的黑锅也有人背了,本该是顾家的责任却全算到了我岳丈头上。”李尧咬牙切齿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