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738)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谢涵听了之后思索起来,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今年夏收的时候鞑靼人又开始大举进攻把海宁城围了,这次围城的时间很长,最后海宁城落在了鞑靼人手里。

  后来还是顾琰亲自带人去把海宁收回来,而顾钰应该也就是在海宁收回来之后没多久生了个儿子,皇上一高兴封了她一个贤妃。

  可也因为这次围城,地里的粮食收不上来,大部分落到了鞑靼人手里,因此今年的粮食奇缺,据说有不少人是啃着树根和草皮熬到秋收的。

  她能做点什么呢?她该做点什么呢?

  思考了一个晚上,她把高升、李福和谢绅喊到了外书房。

  “你说什么?在庄子里修建城墙?”高升听了谢涵的建议吓一跳。

  这不是一笔小钱,尤其是现在,他们手头的银子真的不富裕了。

  “高叔叔也说了城外的地十成荒了三四成,咱们的庄子要是不修一座村墙,不要说鞑靼人和山匪,只怕流民也会闻风而动的,你们没忘了去年府城被围时那些流民是如何抢吃的抢穿的吧?”谢涵说道。

  “那今年的税赋怎么办?”谢绅问道。

  “用粮食抵扣吧,左右府衙也是缺粮。”

  “可我们手里的银子也还是不够啊。”高升说道。

  “这就需要劳烦高叔叔辛苦一趟了。”

  谢涵的意思是命高升去一趟扬州,把这两年的帐收一下,顺便把去年冬天在鞑靼收的那些皮子送过去。

  因为夏天皮子卖不上好价,她要高升把这些皮子抵押给童槐,从童槐手里拆借点银子过来,等冬天的时候皮子卖出去了再还给童槐。

  “我手里还有几百两金子,先拿去用吧,过了这关再说,战争结束后,银子总有机会挣回来。”

  谢涵把话说到这地步,高升、李福和谢绅也不好再反对了,三个人商议了一下,高升带文安去扬州,李福和谢绅负责找人修城墙。

  由于时间紧,李福、谢绅当天下午就出门了,而高升则去了一趟府衙,他得和府衙的人一起出门,因为这一趟他要带不少东西出门,路上不安全。

  还好,李福和谢绅的办事效率很快,庄里的人知道是给他们修城墙也很配合,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东西都落到外人手里,因此李福他们总算在端午之前把这项大工程完成了。

  不过听李福说,由于青砖极度缺乏,这次的村墙是用石头和土砖砌的,比预计的省了不少银子。

  可惜的是,没等地里的粮食入仓,也没等高升回来,海宁城如谢涵预期的那样又被围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图纸

  海宁一被围,府城的大门自然也关了,人心又开始慌了,主要是这个时候一般人家家里的余粮都不多了,就等着地里的夏粮接济呢,可这一围城,庄里稍微有点能耐的人都往城里跑,谁还顾得上地里的粮食?

  李福和谢绅两个见此再一次被谢涵的远见折服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道村墙,他们庄里的农民肯定不会跑了,能踏踏实实地留在庄里干活了。

  可谢涵的心却踏实不起来,一是高升没有如期赶回来,二是朱泓那边不知是什么情形。

  尽管她已经告诉朱泓要做好防御的准备,可朱泓只是一个百户长,谁知道他的建议能不能被顾璟和顾霄接受?

  还有一点,这次鞑靼聚集的兵力不少,要不然上一世海宁也不会失守,李尧也不会因此被问责。

  这一世李尧倒是躲过这场牢狱之灾,可海宁的士兵和百姓们能躲过这场劫难吗?朱泓和谢沁李榆他们能全身而退吗?

  谢涵思考这个问题时朱泓正在密林里对着几张图纸苦苦思索,他身边的人几乎都没闲着,伐木的伐木,削箭的削箭,捡石块的捡石块,挖地道的挖地道,搓绳子的搓绳子,锯木头的锯木头。

  说起来这次尽管谢涵预测到了鞑靼人入境的时间和人数,也告知了朱泓几种抵御的方法,可奈何朱泓人微言轻,顾霄和顾璟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不对,应该说顾琰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所以他只能带着他的小部分人马利用巡逻的机会在边境线上修建了一小部分的防御工程,自然没有挡住鞑靼的士兵入境,因为这次鞑靼来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这一次鞑靼士兵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们把营帐建在了城外一片宽阔的平地上,离山林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直接断了朱泓他们偷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