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770)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虽说顾琰已经从赤城外围撤走,可战事并没有真正结束,因此通关仍比较麻烦,所以李福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身份过去。

  因为李福的身份是扬州商人,所以南方的丝绸是不可少的,为此,谢涵特地从自己的库房里挑出了五百匹上好的丝绸,又命方姨娘从家里的库房挑了一百来匹,给李福凑了十个大箱子带走了。

  李福走后,谢涵又开始数着日子过了。

  六月中旬的时候,谢泽从燕州回来,虽然没考上秀才,但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是沈家在雁门关那也重创了鞑靼兵,据说鞑靼已经派使节前往京城谈停战的协议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这场战事可能要比上一世提前两年结束,也意味着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了,同时也意味着谢涵不用再每年捐赠那么大一笔军粮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朱泓至今没有音信,高升也没有音信。

  中元节的时候,谢涵带着谢澜回了一趟乡下,亲自去父母的坟前拜祭了一番。

  从乡下回来没几天,谢涵接到了皇上的圣旨,命她和顾琰一起进京一趟,顾琰是过去谈停战的条件以及两位鞑靼大将军的赎金,谢涵进京是为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可不管因为什么,这趟京城她必须得去。

  因此,谢涵也顾不上朱泓和高升李福了,把外头的事情交代给谢绅和文福,里面的事情仍是由方姨娘和高升家的在照管,而她屋子里的事情则交给了奶娘,这次回乡,她把奶娘一家带回来了。

  八月初二,谢涵便和顾琰一起踏上了进京的道路,令谢涵庆幸的是,顾铄并没有在这次回京之列,而是继续留在了府城坐镇。

  到了京城后,谢涵婉拒了顾琰让她住进顾家的提议,回了自己家,次日一早,她先打发文安去顾家送了一张拜帖。

  没办法,如果可能,她也不想进顾家。

  可顾家是她的外家,至少在外人眼里顾家对她这个孤女还算照拂,且这一次进京她是和顾琰一起来的,因此,她没有理由不进顾家的门。

  否则,被人诟病的就是她不是顾家了。

  令谢涵意外的是,这一次秦氏竟然没有托病很痛快地答应了见她,非但如此,还打发了四个婆子来接她。

  不过谢涵很快就知道缘由了。

  原来是为了沈岑。

  这一次朱泓失踪附带着沈岑也不见了,沈岑是沈家的嫡长子,也是顾瑜唯一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护国公府的,因此,沈岑的失踪对顾瑜来说无异于天塌了,对秦氏来说也如摘心摘肝似的难受。

  所以,当谢涵迈进春晖堂,看见主位上那个鬓角几乎全白且满脸皱褶的老太太时,很难和两年多前那个养尊处优又跋扈狠毒的世家老夫人联想在一起。

  可是话说回来,这些年秦氏的确遭遇了不少事,先是顾珏的落胎和去世,接着何昶的入狱以及谢纾的背叛和病逝,再后来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她的控制之外,最沉重的打击莫过于丈夫的突然病逝。

  因为丈夫一没,她的权利很快便被架空了,更是掌控不了这个家族的走向。

  偏这个时候又传来沈岑失踪的消息,做了这些年的当家主母,秦氏自然清楚沈岑的失踪意味着什么,因此,她毫无意外地病倒了。

  顾瑜的情形比秦氏好不到哪里去,尽管女儿的亲事明面上是有了一个好去处,可她心里明白,徐氏决计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这个女人能隐忍十几年才爆发,心智和心机乃至心性绝非常人可比。

  偏谢涵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一个孤女,这几年不仅守住了父母的家产,而且把自己的名望经营得风生水起,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把皇上笼络住了,也为自己谋了一位贵婿。

  这样的人要和徐氏斗起来,用脚指头一想也是一片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沈岚夹在中间非但落不到好,还极有可能被徐氏当成棋子来利用。

  第五百七十六章、对比

  说实在的,如果沈岚是个聪明的,顾瑜还不至于如此忧心,甚至还会巴不得她和徐氏联手来对付谢涵,毕竟女儿要嫁的人是徐氏的亲儿子,徐氏不管谋划什么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好。

  可问题是她的女儿她清楚,心智比起谢涵和徐氏来欠缺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顾瑜是一万个不愿意自己女儿嫁给朱浵的,可圣命难违。

  故而,因着沈岚的亲事,顾瑜这些日子也不太好过,被婆家埋怨不说,偏娘家还不给力,有心回娘家诉诉苦吧,又怕给自己母亲添堵,因此她这些日子也憔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