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每隔个十天半月,这位总管会带着两个伙计亲自出宫去采购一趟,不过他去的地方不多,就那么三四家铺子,且每次买的都是一些南北干货。
朱泓又带人偷偷查了一下这几家铺子,发现一家叫卢记的南北货铺子是徐氏的产业。
既然发现了是徐氏的产业,朱泓就不能不怀疑徐氏的用心了,因此,他带着随安和随性夜探了好几次那家铺子,可惜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件事一定要有切实的证据才行,光凭一家铺子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对了,你留意下京城上空飞过的鸽子,如果徐氏真有什么图谋的话,她肯定会养不少鸽子来传递消息,否则的话,京城这边有个风吹草动她根本来不及掌控全局。”谢涵说道。
“对啊,我怎么忘了飞鸽传书这件事?还是我媳妇聪明。”朱泓一高兴便有点忘乎所以,抱着谢涵亲了一口。
当然,又换来了谢涵的一顿好打。
因为两人次日一早便要离开京城,所以朱泓也来不及再布置什么,好在他们这次回去的时间不长,倒也不差这几天。
这次回幽州,皇上派了王平和八个太监相随,此外还有太后身边的两名掌事姑姑以及朱氏,朱氏和这两位掌事姑姑是前往赵王府商议朱澘和朱浵的亲事的。
说是商议,其实朱澘成亲的日子基本定了下来,就在十一月和腊月,皇上特地请钦天监选了三个日子,具体哪个就看朱氏和徐氏的选择。
还有朱浵那边,皇上也给出了一个期限,就在明年。
此外,这次王平去幽州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和赵王商讨一下他这两个儿子的赐封问题,皇上的意思是封朱浵为北顺郡王,朱泓为赵王世子。
第六百零一章、问住
原本赐封这事朱栩直接就可以定了,可赵王是他的二哥,又曾经为朱浵请封过,因此,朱栩不得不给赵王一个面子,明面是商讨,其实就是告诉对方,他不同意他的请封。
当然,这也只是朱栩的想法,他不知道朱枍对这个结果认同不认同,故而便没有向朱泓透露过。
由于这次回幽州有朱氏和太后身边的掌事姑姑相随,因此一路上朱泓倒是也规规矩矩的,别说动手动脚,就连说笑都有人管制,且朱氏也打着为谢涵好的名义在饭后或是休息时教谢涵一些规矩礼仪和做人的道理,美其名曰谢涵从小没有父母教导,又在乡下住了这些年,她这个做舅娘的不能看着不管云云。
谢涵担心自己将来嫁给朱泓肯定会免不了晨昏定省的,学点宫里的规矩礼仪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因此便忍了下来。
七天后,谢涵一行总算是进了幽州城,王平、朱氏等人自是跟着朱泓去了赵王府,谢涵带着司书几个回了自己家。
进家后,张氏等人的欣喜自不必说,就连小小的谢澜也迫不及待地扑到了谢涵身上,腻味了好半天才离开,叽叽喳喳地把这些日子他做的功课一一向谢涵复述了一遍。
谢涵这才知道,她不在家的这些日子,杜廉经常陪着小月回来看看张氏,顺便指点一下谢澜的功课,偶尔他也会去书房里翻翻谢纾留下的笔记和写的文章。
“姐姐,我想去书院念书了,姐夫说我不去书院可惜了。”谢澜拉着谢涵的手摇晃道。
自从上次谢澜莫名其妙地见喜之后,谢涵便把谢澜留在家里自己亲自教授他,一来是她害怕对方还有后招;二来这两年战事不断,府城也不安稳,书院也断断续续地关了好几次门;还有一个原因是朱泓两次失踪,高升、李福陈武他们都出去找人了,家里剩的都是几个婆子丫鬟,这种情形下家里一般都是大门紧闭,谢涵哪敢把谢澜放出去?
没想到两年过去了,谢澜又提起念书这件事来了。
“好,你陈叔叔回来了,以后仍旧让他负责接送你,不过元元先告诉姐姐,你大姐夫为什么说你不去书院可惜了?”谢涵捏了捏谢澜的小圆脸。
“因为姐夫考校了我的功课,夸我孺子可教,可他又说,姐姐虽教导有方,但读书是需要大家在一起探讨才能有进益的,因此他鼓励我进学,将来一定可以考个功名。”谢澜扬起头,眼睛亮亮的,小圆脸上满是得意。
谢涵听了这话微微蹙了蹙眉,她自然清楚谢澜的天资比谢泽几个强一些,可问题是有顾钰和顾家在,谢涵委实不想让他去走仕途。
不过话说回来,谢澜如今才七岁,不管如何,多念点书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