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她,你那个表哥也是,打也不走,骂也不走,闹这么大动静,你三姐还怎么说亲?”张氏说完便把这些时日顾錾的作为学了一遍。
无外乎是顾錾每天早饭后都会来谢家,进门就找老太太说话,说他长大了也懂事了,说他一定会对弯月好,也说他母亲后悔了,说他必不会委屈了弯月等等。
要说张氏一点都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可以装一天两天,可装两年三年是不大易,要不是真心喜欢,他一个官家公子又何必委屈自己每天来看她一个农村老太太的眼色?
见祖母的话里似也有几分松动,谢涵试探道:“三姐好像动心了,祖母说如何是好?”
张氏听了谢涵的话一点也不意外,反倒在谢涵的脸上点了一下,“她去找你了?你们两个合起来糊弄我?”
“不是糊弄,祖母,我是真不知该怎么帮她,成全她吧,又怕她将来受婆婆的气;不成全她吧,又怕她将来过得不好后悔,祖母年岁大,经历的事多,祖母说该如何?”
“可不是这话,我寻思着那孩子能为三丫头做到这个地步也不易,罢了,你去把三丫头喊来,我有话和她说。”
张氏其实早拿定了主意,就是想等着谢涵回来和谢涵通个气,别看谢涵年纪小,可张氏清楚谢涵是个有主意的,很多事情看得比她还透,因此,见谢涵不反对,她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张氏后来和弯月说了些什么谢涵不清楚,但谢涵清楚第二天一早,张氏打发李福去把谢耕田和吴氏两口子接了来,几个人在屋子里商议了一会,待顾錾进门后,张氏又把顾錾叫进去说了半天话,随后顾錾疯跑着出去了。
紧接着次日上午,纪氏便带着媒婆上门提亲了,这次提亲,纪氏也算是拿出了诚意,答应给二百亩地和一间铺子为聘礼,而张氏也答应这些东西谢家一律不要,直接当嫁妆给弯月带回去,如此一来,弯月的后半辈子也算是有了保障。
谢家这边皆大欢喜的同时,赵王府这边也是喜事连连。
朱澘和顾铄成亲的日子也定了下来,腊月初六。
只是徐氏提了一个要求,她想把朱澘留到十一月中旬再送走,毕竟女儿成亲后再想回到娘家长住就不易了。
这个要求不高,也是人之常情,朱氏是没有意见,不过她不能留下来等朱澘了,她得早点回京城去操办婚礼的一切事宜。
王平也不能在幽州耽搁这么长时间,他知道皇上还急着看那幅画和谢纾的那些笔记呢,因此办完他的差事后他亲自带着人进了谢家。
谢涵早把那幅画和那些笔记整理成箱了,当着王平和几位太监的面清点验收后才贴上封条交到王平手里。
王平和朱氏一走,两位掌事姑姑也跟着离开了,朱泓又恢复了每天往谢家跑的日子,一个他,一个顾錾,搞的张氏十分头疼。
因为她怕外人说闲话,偏这两位孙女婿还十分张扬,每次上门都是高头大马的,且还要带几个随从,左邻右舍谁能不知?
谢涵见此,便给朱泓和顾錾找了点事情做。
主要是前几天谢沁找到她,说他的伤势好了,他想去海宁开一家饭庄,边境开放了,来往的客商肯定很多,这个时候去还能占一步先机。
当然,这个饭庄仍是以谢家的名义开的,和府城的一样。
谢涵自是没有意见,因为高升也刚找过她,说是想去海宁开一家南北货铺子,一方面是卖自己庄子里出产的粮食、药材、水果,也卖南边来的干货和衣料,另一方面是想收购鞑靼那边的皮子和药材运往京城和扬州,这门生意他做了几次,觉得还是很有赚头的。
谢涵的意思是朱泓和顾錾两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陪着谢沁和高升去一趟海宁,毕竟战事刚结束,散兵游勇或者是山匪劫匪的还没来得及整治呢。
当然,最主要的是谢涵想让这两人也接触一点俗务,成亲不是简单的男婚女嫁,是要过日子的,谢涵不清楚顾錾的家底有多厚,但她清楚朱泓的身家着实不厚。
还有一点,王府现在是徐氏把持着,不用问也知道,将来交到朱泓手上肯定就是一个空壳子,如果现在不未雨绸缪,将来朱泓拿什么去养这一大家子?
朱泓和顾錾一走,谢涵也忙了起来,她把方氏、高升家的、白氏、奶娘和司琴司琪几个聚拢在一起,还有两年时间,她的嫁衣嫁妆也该着手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