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817)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张氏等人见不是杜家,均放下心来,警告了郑氏一番便一心一意地准备过年的物事来。

  倒是谢涵对这件事留了心,打发李福去查一查到底是谁买下了这座庄子,幕后之人又是谁。

  此外,谢涵命李福去打听郑氏的当票也有了回复,郑氏把家里的田地地契和金银细软一共当了一千两银子,且这笔银子是在买庄子前几天才当的,也就是说她一开始折腾田地的起始资金是自己积攒下来的。

  换句话说就是郑氏这些年在没有进项的情形下还攒下了一千两银子,这个就值得谢涵怀疑了。

  只是年根将近,张氏身子不好,又赶上朱泓送朱澘回门,谢涵便把这怀疑暂且压了下来。

  大年三十这日,一家子都聚在了谢涵这边团聚,连谢沛和谢沁两家也都分别从石城和海宁赶回来了。

  饭后,张氏和谢春生以及谢耕田谢耕山几个在大厅里说着家务,谢沛带着几个弟弟在一旁耍点小钱,谢莹带着几个小辈在玩捉迷藏,而女眷们坐在暖阁里说话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弯月的亲事,也说到了谢泽的亲事。

  “我先说好来,我要养三个孩子,我可不能跟你们比,我还是老规矩,每人二十两银子。”孙氏笑道。

  “二十两不少了,你二婶可本事了,不言声不言语地跟着别人倒腾起田地和庄子,一笔买卖就轻飘飘地挣了五百两银子。”吴氏说道。

  她本是一个没什么心眼的人,人也不精明,也不怎么会算账,因此她别的没记住,只记住了最后那座庄子挣了五百两银子。

  “大嫂,你存心不想让我过这个年呢?”郑氏把脸一拉,问道。

  众人这才想起来,因为这件事郑氏差点被休,如今就连当家权也被老太太剥夺了,可不心里正不顺呢。

  原来小年那天谢沛和谢沁分别从石城和海宁回到府城团聚,李福见此也抱着一堆账本进门了。

  谁知三个人刚一报完帐众人等着分银子时张氏突然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二房的分红以后直接给她,不用交到郑氏手里。

  郑氏一开始自然是不同意,可架不住谢耕山和谢泽兄弟几个都答应了,郑氏要是再反对的话只能是回娘家了,因此只好把这事忍了下来。

  可这件事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了郑氏的心里,偏偏吴氏还哪壶不开提哪壶,郑氏能有个好心气才怪呢!

  谁知还有一个不开眼的孙氏无视了郑氏的大黑脸,陪笑问道:“二婶,你先别生气,二婶,我想问问你是哪里来的本金?”

  孙氏比吴氏精明多了,刚进家门便听吴氏说了个一言半语,后来又拉着弯月打听了个明明白白,惊叹之余也对郑氏的起始资金有了怀疑,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开口问。

  她可不认为郑氏的家底有这么厚实,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银两来倒腾田地,她怀疑是谢涵偷着给了二房银子故而才当众问了出来,目的自然是逼谢涵也出手帮帮大房,一碗水总得端平吧?

  “干嘛?我就不能攒点银子?”郑氏见孙氏也如此不开眼,瞪了孙氏一眼。

  “攒下来的?弟妹,你不是一直喊日子苦没进项吗?你拿啥攒下来的?”这下吴氏也觉得不对劲了,拉着郑氏追问起来。

  “是啊,二婶,我也好奇你拿什么攒下来的?”谢涵趁势也追问道。

  其实,要不是张氏身子不好,谢涵早就想逼问这笔银子的来路了。

  第六百一十一章、还是没躲过去

  谢涵之所以想逼问这银子的来历是因为她想到了谢澜的见喜,想到谢澜见喜之前郑氏送给谢澜的那件夏衣。

  尽管谢涵当时托高升找人盯了她半个多月没见异常,但谢涵的心里早就埋下了怀疑的种子,故而在得知郑氏有一笔闲钱去倒腾土地时,谢涵便命李福去查了一下,可惜,依旧没查到这笔银子的来历。

  郑氏见谢涵也开口盘问她,虽然不喜,倒也没敢愤怼,吭哧吭哧地道:“我,我……”

  “我什么我,难不成你自己的银子还不知怎么来的?”孙氏追问道。

  因为她从谢涵的话里听出了点意思,这银子应该不是谢涵给的,这就更令她好奇了,除了谢涵,谁还能给郑氏一大笔银子?

  “嗐,这有什么难的,我把粮食偷偷卖了一部分。”郑氏突然咬牙说道。

  这个理由完全说的过去,因为粮价最高的时候达到了十两银子一石,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基本一出来就被哄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