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824)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再则,谢涵以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正式嫁给朱泓做世子妃,这本身就碍了某些人的眼,觉得不公,觉得不平,觉得不忿,因此,这几年她的诟病一直就没怎么断。

  所以这件事传出来她并不觉得惊讶,她担心的是流言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弹劾朱泓还是为了抹黑她?或者二者皆有。

  只是她该怎么做却得好好斟酌斟酌。

  因着这件事和高升白氏的杳无音信,端午节过后谢涵和祖母等人回到府城。

  回到府城第一件事谢涵先去拜访了知府夫人,随后便宴请了胡靖、李婕等几位来往较多的闺中密友,席间,胡靖李婕也表示听到过这种传闻,只是她们也不清楚消息的来源,不过她们的言辞和新月几乎一致,都要成亲的人了见个面算不上私会,再说还有长辈们在呢。

  谢涵笑了笑。

  这日,谢涵正和李福商议用不用打发个人去一趟扬州打探一下高升和白氏的消息时,金嬷嬷上门了,说是王爷和王妃有请。

  进了王府,金嬷嬷把谢涵直接带到了后花园的半山腰,接见谢涵的只有徐氏一人。

  谢涵到的时候,徐氏正对着山下的芦苇荡子发呆,见到谢涵过来,抬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示意谢涵坐下来。

  谢涵见徐氏把身边的人都清走了,猜到今天这一关只怕不太好过,正掂掇对方会如何发作她时,只见徐氏倒了一杯茶放到了谢涵面前,徐徐一笑。

  “孩子,不必紧张,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今儿把你喊来,是想把我自己的经历跟你分享。一来呢,是不想你从别人嘴里听个只言片语对我产生误解,二来呢,希望能给你一点借鉴。”

  “谢涵洗耳恭听,多谢王妃赐教。”谢涵恭恭敬敬地回道。

  “赐教倒说不上,毕竟谁也复制不了别人的人生,路还得靠自己走下去。”说完,徐氏呷了一口茶,缓缓问道:“想必你也听过一点我的传说吧?”

  谢涵点点头,“的确只是一点。”

  “我五岁那年,我的姑祖母,也就是当年的徐太后把我抱进了宫。”徐氏开口了。

  徐太后早年曾经有过一个女儿,这位公主长大后被当时的皇帝送到鞑靼和亲了,嫁给了当时的鞑靼可汗,不知是因为水土不服还是因为性格不合,总之这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在鞑靼生活了仅仅一年便没了,怎么没的鞑靼也没说清楚,只说是病没的,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的。

  徐太后收到这个消息急痛攻心晕厥了过去,醒来后非要逼着皇帝出兵鞑靼,以报丧女之仇。

  那一仗,大夏输了幽州、燕州、云州三座城池。

  第六百一十六章、借鉴(一)

  接二连三的打击令当时的皇帝也病倒了,没几个月便薨了。

  新上任的皇帝把先皇的死和三座城池之失的错都推到了徐太后身上,后宫的权利都移交到了新上任的皇后手里,徐太后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闲人。

  无所事事的徐太后从娘家抱来了一个女孩子,一方面是聊以慰藉她无处派遣的寂寞和抑郁;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栽培栽培徐氏的后人。

  可巧那时朱氏的父亲也在京城做人质,因此朱氏的母亲时常带着年幼的朱氏进宫问候问候各宫主位,后来朱氏的母亲不幸病故,徐太后见朱氏年龄和徐氏相仿,心生怜悯,便把朱氏也留在了宫里。

  由于皇子和公主们从五岁开始便要进学,因此徐氏和朱氏也跟着这些公主或长公主们进了上书房,也因此和几位皇子们混熟了。

  一来二去的,徐氏就和朱枍对上眼了,而当时的徐太后看出来朱枍是几位皇子里出类拔萃的,便默许了这段小儿女的情缘。

  “我那会年轻,也不知事,就是觉得赵王喜欢我,我也喜欢他,太后又答应了为我们做主,因此,我们也就放任了自己的感情,可谁知我们还是太天真了。”徐氏冷笑了一声。

  谢涵没有搭言,她怕打断了对方的思路,说实在的,她委实对徐氏的经历有几分好奇,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让对方开口就难了。

  据徐氏说,由于当时的皇帝并不是徐太后所生,母子的情分本就薄,加之又记恨那三座城池之失,故而先皇对这位徐太后不过是碍于孝道才没有废除她,因此他怎么可能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娶徐家的女儿呢?

  所以为堵住徐太后的嘴不让她为朱枍和徐氏赐婚,先皇命人给徐太后灌了一碗药,从那之后徐太后再也开不了口说话,而这边,先皇很快给朱枍定了一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