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怕他忘情再对她做出别的什么亲昵动作来,毕竟这里不是只有他们两个人,万一朱澘回去之后和顾家的长辈们说起来,谢涵的名声又该跌到谷底了。
“什么庄子?二哥要在京城买庄子?”朱澘似乎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不是,这是皇上送我的一个小庄子。”谢涵回道。
去年谢涵把太后和几位后宫主位送的金子都捐给了皇上修建长城之后,皇上回送了一座庄子给谢涵,庄子不大,也就一千来亩良田,但是庄子里有一片宽阔的水域,适合养鱼养虾,正好解决了瘦西饭庄的食材来源。
“哦,我还以为你们要在京城置业呢。也不知皇上对二哥的将来到底有何安排。”朱澘说完看向了朱泓。
“这话是什么意思?”谢涵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
“咦,你不知道?今儿的朝会上听说皇上颁布了一项新的旨意,在六部之外单独设立一个军情处,命我夫君和大哥还有沈岑同到军情处上任,专门负责汇总各地的军情。”
原来是这样。
难怪这么多天谢涵在京城闲了半个月朱澘都没有上门,昨儿她进宫见了皇上今儿朱澘就找上门来,说白了前面的那些话题都是铺垫,只怕她真正想问的是她到底和皇上说了什么。
不对,朱泓也是昨儿刚回来的,他出宫后皇上找的谢涵,而谢涵出宫就他又再次进宫了,若说今儿朝会上的内容跟他们两个无关只怕没有人会信的。
军情处,汇总全国各地的军情,独立于六部之外,这个权限不小,皇上把他们交给了顾铄、沈岑、朱浵,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是不信任徐氏了,所以想找一个理由把朱浵弄到京城来?或者说,干脆把这三个人弄到一处,这样的话也方便他随时掌握这三家的动静?
可这么重要的位置皇上确定他有把握看住这三人?
朱澘见谢涵确实是不知情,倒是有几分诧异,因为以她对朱泓的了解来说,这么重要的决策应该不会是他想出来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决策是皇上自己的主意,跟面前这两人无关。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眼前的朱泓绝不是认识谢涵之前的那个纨绔朱泓了,他变了。
“皇上没跟我说什么军情处,不过他倒是交给了一个任务,去海宁前线巡视一下长城的进度。”
其实,朱泓也没有说实话,他真正的目的是把阿木尔送出国境,皇上担心对方的目的不仅是找朱泓讨一个说法,说不定还想趁机查探一下大夏的江山和人物风情,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
第六百三十六章、各取所需
朱澘得知朱泓要回海宁巡视修建长城的进度,心下着实吃了一惊。
修长城固然是一件大事,而且还是一件花银子如水的大事,皇上派一个可靠之人前往监督巡视也是可以理解的,可他完全没有必要派一个外行的朱泓去吧?
朱泓一不懂账目二不懂技术,他去了能做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除了走马观花装模作样地问几句工程的进度,别的他什么也不懂!
可军情处就不一样了,军情处总理的是全国各地的战事,朱泓去了多少有点用武之地,毕竟他在上一场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甚至还有一场战役可以载进史册。
再则,这几年他在谢涵的指导下多少也读了点军事、兵法、兵阵方面的书,正好可以去军情处历练历练。
可皇上却偏偏派他去了海宁,倒是把本该在幽州的大哥弄到了京城,要知道大哥的军事才能比二哥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这皇上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不独朱澘,谢涵也在想这个问题。
以她的理解,也以为皇上会派朱泓去军情处,目的自然是牵制朱浵、顾铄和沈岑三个,因为牵制住了这三人,也相当于牵制住了这三家,如此一来,不管这三家做什么都得掂量掂量了。
可皇上却偏偏把朱泓放去了海宁,谢涵也有点糊涂了。
难道说皇上对朱泓的信任更胜于赵王?
想到这,她疑惑地看向了朱泓:“你看得懂账目吗?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万一出事责任可大了。”
她是想起了何昶贪墨的那笔水利款,好几百万两银子呢,好在这些银子查无下落,没有坐实何昶的罪名,否则的话只怕整个何氏一族都得受牵连。
因此,谢涵担心若是这些修长城的官员也跟何昶似的,朱泓肩上的责任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