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之嫡女难为_作者:sue微念(173)

2018-02-11 sue微念

  可是,随行的地方官员的想法就有出入。有人并不认为此时攻打青莽山是明智之举,只是摄于靖王威信而不敢质疑反驳他的决定。

  青莽山下,众人驻足,等待号令。

  “可是,这么坏的天气能攻得下此山啊?”有官职尚低之人咕哝说。

  文官与武将鲜少能和睦,对待事物思考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必然会有所分歧。

  但军中行事最忌讳的便是临阵脱逃,长他人志气之徒。

  一个耳力极好的将士听的心里恼火,烦的紧。差点没拔出剑来架在那灭自己志气的文官脖子上。

  “你这小官儿胆敢质疑王爷的命令?”

  “将军心里就真的有把握吗?”小文官问的一脸认真,有板有眼地道:“圣人云:知己知彼,方能取胜。王爷枉顾上天安排,强行进攻,怕是不妥啊!”

  此将军嘴舌笨拙,弓马上得军功获封赏,在这方面根本吵不过。

  “你……”他本想让其难堪,不想差点没叫小文官给气晕过去。

  这厮怎么就不能像前面那位楚大人一样有文人的骨气。

  楚予那次酒醉三日,睡的不省人事,但颓废不过尔尔,必须全身心扑在青莽山事件上。

  现在,他和靖王之间只剩下君臣。

  小文官和武将的对话,他们不是听不到,但都十分默契的缄口不言。楚予望向赵顯,发现靖王的精神不济,而眼睛却很有神。

  那神采不像是去打仗对峙,而似一匹虎视眈眈的狼,透着凶光,目光紧贴猎物,伺机而动。

  靖王殿下在沙场的威名远扬,狠厉非常。与这样的人并肩,无疑是与虎谋皮。

  赵顯察觉到楚予的表情有些异样,但他还是觉得必须速战速决,敌方已经察觉到动静,

  既然赵顯做出了选择,那么他只有全力以赴罢了。惟愿此行顺利,远在京中的韩语乔也可以和孩子早些与赵顯团聚,一家和乐。

  现下他的心中唯有此愿。

  时间宝贵,赵顯恨不得黏上对儿翅膀飞回京城。眼下,不想耽误分毫。在战场上厮杀过的人都晓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

  为防止对方闻风而逃,按照地图上标记的几处暗道出口,安排了人手分别驻守。□□箭羽在此作用不大,发挥不了威力。于是,便要想方设法地将对方引下山来。

  青莽山易守难攻,对方占尽天时、地利。与靖王的队伍相比,苜蓿和三头目则无半点轻松。

  山内。有弟子

  仓皇来报,说靖王的人马已经齐聚山下。

  苜蓿皱起眉问:“他们来了多少人?”

  弟子回道:“约莫五百人。”

  五百人就试着来攻打青莽山,那赵顯虽说年纪不大,也算得上是久经沙场的老油子了,但未免也太狂妄了些。

  他们山中兄弟加起来一共一千五百八十余人,借助优势,以三敌一,岂能叫对方占得便宜?

  这般一想,原先的提心吊胆稍微舒缓。三头目看着苜蓿轻松下来的表情,知其必然胸有成竹,想好了全身而退的后路。

  然而,他和山上的弟兄们可不一样。苜蓿带着的是十几个沣姩国的人,一拍屁股偷偷溜之大吉,那么他们留下来可就惨了。

  三头目转了转黑溜溜的小鼠眼,万一那靖王给来个瓮中捉鳖,他们岂不得成了被人煮的活王|八……这念头一旦生下就抑制不住地疯长,心里是越想越后怕。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这时,又有一名弟子前来禀报,靖王命人前来喊话。

  “喊的是什么?”

  弟子欲言又止,抬头触及苜蓿不悦的目光,只得如实道来:“回二头目,喊的是:若是山中之人识时务就赶紧下山投降,主动下去的可以免其罪责,既往不咎。可如若、如若……”

  苜蓿眸光一厉,喝道:“说下去!”

  弟子一下子跪拜在地,哭丧着脸说:“如若不在天黑之前下山,他们就要攻山了。”这可是您要我说的。

  山中凉风带着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沁透心脾,浑然不觉间已经手脚发凉。有人在苜蓿耳边低语几句,苜蓿闻言,顿时脸一黑,后牙槽紧咬。

  这个赵顯!竟然能够寻到他们的秘密通道,且在各个暗道口伏下重兵把守,守株待兔这招倒是玩的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