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玉海的话音刚落,李赋还未说话,大殿上便响起了一声冷哼,在这安静的环境里,显得尤为突兀,声音的来源,正是秦相,只见他冷冷的哼了一声,随后转身面向沈柏二人,面不改色的说道:
“老臣知道,沈大人和柏大人与赫连将军是至交好友,只是,这通敌叛国之罪是玩玩马虎不得的,还是两位认为,我泱泱大国,竟找不出一个能够顶替赫连大将军镇守文州之人了吗?这话若是被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军们听见了,只怕是会有所怨怼啊。”
轻飘飘的一句话,却给沈德瑞和柏玉海直接扣了一顶目中无人的大帽子,这话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只怕是会给二人招来不少的麻烦。
“臣不敢。”二人没有理会秦相,而是对着上面的李赋再次行礼请罪。
李赋坐在高台之上,瞥见秦相嘴角那得意的笑容,心中一口怨气愣是卡在喉咙,整张脸都憋青了,深呼吸了几次之后,李赋终于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看向秦相,问道:“本宫倒是觉得沈大人和柏大人所说不错,若是这个时候召回赫连将军,只怕会引起揭罗国的战争。”
对于这件事,秦相显然想好了应对的方法,朗声道:“殿下,臣倒是有个提议。”
李赋心中气急,却又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秦相闭嘴,只能硬着头皮问道:“秦相说来听听。”
“臣遵旨。”秦相躬了躬身领了旨之后便继续道:“若是殿下觉得,将赫连大将军召回,会致使文州动乱,那大可重新派一名猛将去镇守文州。”
“放肆……”秦相话还没说完,李赋就啪的一声,拍在了椅子的扶手上直接站了起来,怒视秦相,道:“秦相,你这是在指责本宫偏袒赫连将军吗?还是说,本宫在秦相的眼中就是这般愚钝昏庸,至万民于不顾的人?”
“老臣不敢。”秦相口中说着不敢,可是那丝毫不见下弯的身子却出卖了他,李赋气的抬手隔空点了几次,愣是没好发作下去。
秦相这是在逼他,逼他下旨召回赫连泽父子,只是,看着满朝文武,半数都是支持秦相的人,李赋心中顿生一股无力感。
最终,大殿一争,李赋被逼退让,下旨召回赫连泽父子,并交由大理寺审理此案,势必要将真相彻查清楚。
林莫瑶从沈德瑞口中得知这一结果,脚下一个踉跄,她终究是慢了一步。
旨意一下,将军府被封,徐氏夫人等人被押入狱,只等赫连泽和赫连轩逸回京,审查清楚之后方能离开,徐氏一门受到牵连,徐氏夫人两位兄长被暂停职务,软禁于府,不得外出。
自那日与秦相争锋相对最后败北之后,第二日太子上朝,便接到了皇帝的圣旨,圣旨上并未多说,只一句:太子尚且年幼,处事略有不足之处,勒令秦相监国,二皇子辅政。
不过短短半月的时间,京城的局势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皇子李响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在朝中立足,隐隐有着与太子抗衡的姿态。
太子虽继续每日都莅临早朝,可是,渐渐的,李赋自己也发现了,这些朝臣在早朝之上提出的事情,几乎都是无关紧要的,而他心中也不是不清楚,秦相手中拿着勒令他监国的圣旨,这些奏折,哪一个不是他挑出来送到自己面前的?
第五百二十七章我要见他
朝廷乱成什么样,林莫瑶根本就不想关心,她现在担心的是徐氏夫人在大理寺的监牢里过的如何,是赫连泽和赫连轩逸父子现在到了那里,何时进京。
最后还是沈德瑞见她嘴都急起泡了,才好生劝说了一番,并且表示,徐氏夫人在大理寺并没有受罪,林莫瑶心中这才好受一些。
她完全想不通,本应该好几年以后才会出现的变数,为何会提前了这么多,当某一日,林莫瑶外出之时,无意之间听见耳旁百姓的议论之声,林莫瑶这才恍然大悟,惊觉变出出在了那里。
这几年李赋的政绩突出,而且件件都是为民而做的实事,皇帝和皇后的感情重燃,加之太子自身的优秀,让皇帝对太子和皇后的荣宠渐渐胜过了从前的贵妃和二皇子。
再加上谢家倒台,银矿被查,几乎是斩断了秦相和李响的左膀右臂,眼看着皇帝对太子的寄望越来越高,李响坐不住了,他身后的秦相也坐不住了。
这个时候,林莫瑶才恍然大悟,若是这样看来,一切变数的开始,只怕就是秦相和贵妃,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