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哦”一声答应了,不舍的移开眼光,不情不愿站起来,又磨磨蹭蹭的往后院摘葡萄去。
张二娘在她身后无奈摇头,还是个孩子,好奇心还是这番重。
而经过一个来多月的休养,老李头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手脚比起当日利索了许多。说话也与之前一样,清清楚楚,没有半丝糊涂。但是满头白发却再回不到从前了。
自从柱子走后,老李头更加安静了,隔着院子,海棠也只能听到他家的驴叫,再没听过老李头说话。当然如今柱子走了,老李头便是想找个人说话,那家里头也没人与他说了。
海棠摘了三串葡萄,装了满满一个小竹筐,她也不洗,直接端着上了门。
葡萄上带着淡淡的白霜,她也不知二爷爷一次吃多少,全洗干净了就容易软烂,也失了鲜味儿。
老李头手里拿着烟杆子,见她上门,笑的满脸的褶子都开了花,眼睛里闪起光亮儿。
海棠把葡萄腾到他家的陶盆里,笑着问道:“二爷爷,今日可好,药还有按时喝吗?”
老李头蹲在堂屋门口,吞云吐雾一番,笑道:“好的很,可别挂心我这糟老头子了。”
海棠听他说话声音响亮,中气十足,也没由来高兴起来。
“那就好,柱子哥这几日在镇上还好不?”
柱子跟了王富贵,没有立刻出海,而是跟着学些拳脚工夫,听说是要等王富贵收一批什么货,收全了才动身。
老李头往镇上跑了几次,见柱子好好的,也就放了心,再没有隔三差五的跑去看人。
“好着呢,听说下个月就要出海了,要回来也得等到年跟前”
海棠惊了惊,想不到这么快就要出海
“爷爷,您可打听过,这出海危险不?”海棠忍不住再问了一句。
之前老李头还糊里糊涂的,柱子要出海他不能劝阻,如今他这糊涂的毛病没了,断不会看着孙子冒险还无动于衷。
“放心吧,孩子,我都打听好了,没啥担心的啊。这几年风调雨顺,龙王爷不发威,他们肯定能顺利回来的。”老李头又重重吸了一口,吐出来。浓浓的烟雾下,他的脸也朦朦胧胧,看着恍惚。
海棠吊着一颗心,傻愣愣的点点头。
秋收马上就要到来,八月的天气,日头一落,凉意就上来了。
大山这几日天天跑地里去,除开这些,隔上三五日就要跑一趟镇上,一是要收租子,二是要为张二娘添置物什,再来也存着心思,要看看自家那二十亩地的收成如何。
经过那样一场大雨,本以为今年会颗粒无收的,好在之后的这几个月,老天都没有出什么幺蛾子,一切都顺风顺水,庄稼也长的齐整。农人们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村里村外到处都能听到庄稼汉子与妇人的欢声笑语。
海棠却在发愁今年这干果生意,还等一个月左右,进入九月之后,这满山的果子都可以采摘了,而正好也赶上农忙的时候。今年柱子不在,张二娘也怀了身子,老李头又重病了一场,家里似乎没有了能够指望的人,看来这回的干果生意,是不能指望自家人了。
今年春天收购小龙虾,全村人一起,赚的也多。
家里人指望不上,她也可以效仿小龙虾那般,把村里人组织起来,直接收购他们的货。
采摘不用愁之后,这卖货反而是小事了,干果可以一直放着,可不会跟龙虾一样,是时令买卖。
第124章:愁思
晚些时候,大山带着桩子回了家,桩子一夜之间也成了大人,几个月时间里,天天跟着大山上地里,不是割草就是浇水,人也晒黑了许多。
张二娘问他怎会如此懂事,他笑着说要当一个好哥哥,不能让弟弟看扁了。
一句话让大家笑翻天去。
此刻爷俩个刚进篱笆院,桩子就跟小大人一般,打水给他爹洗手洗脸。
张二娘在院子里坐着,看着桩子忙前忙后,笑的眼睛都眯成了缝。
厨屋里传来阵阵香味儿
饭菜早就做好了,只等家里两个男人回来,便能开饭。
海棠给猪喂好食,又去后院里把晒好的花椒装了袋子,收进仓房,又进了厨屋,张罗着摆桌。
这些日子,家里几个人都累的慌,张二娘的营养也得跟上,因此菜做的都多,分量也足足的。
一家人围坐下来,桌上菜色鲜艳,有肉有菜,实在是让人胃口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