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190)

2018-02-09 一碗姜汤

  原来是自己差点露出马脚,才让她老娘生疑了哎,撒谎都要撒成习惯了,真不知哪天就穿帮。海棠抹了抹额头的汗,心道,幸好,幸好,家里人都是粗心的,不会真追究个没完

  吃完饭,海棠去问了隔壁的老李头,得知他家的花椒只有十斤。

  柱子是个粗心的,伺候的不精细,又遭了水,也没管,因此这产量比起海棠家,少了许多。花椒虽然好,老李头却全然没心思做饭,他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就不费劲折腾饭菜了,一股脑儿全给海棠送了来,让她卖去。

  这下可好,原以为一共能有个三十多斤的,现在算算,能给王富贵的货,二十五斤到顶。

  接了老李头家的花椒回来,海棠一起分装好,又装了一大袋干栗子,准备明日往满香楼送去。

  下午海棠照旧去挖了些盐土熬盐。这些时日,她爹天天在前头堂屋炒板栗,她也没闲着,熬盐也熬得勤快。

  仓房里的陶罐,已经装满了十来个,估摸着至少又有二百多斤了。

  一日无话,第二天一早,海棠跟着她爹,早早去了满香楼。

  王富贵早就等着她了,两人谈的很顺利,花椒还是以十两银子一斤的价钱成交,王富贵一口气把她的货都包圆了,并让她以后有货都往他这送,有多少,还是按这个价钱收多少。

  口头的承诺算不得什么,海棠没有当真。以后再有变故,待以后再说。

  生熟的板栗,王富贵也要了,每样要八十斤,每三天送一次。正好他们给糕点铺子送货的时候,能一并送过来。

  价钱上,海棠干脆来了一口价,都按照八文一斤的价钱给他。

  谈好买卖,收下银票,海棠喜滋滋出门,随着大山回家。

  门口王富贵笑着送他们走远。等到人都看不见了,他才收回眼神,转脸朝一边候着的掌柜说道:“把这些栗子给城里的铺子送过去,让大师傅跟着去教导教导,花椒也送十斤过去。”

  掌柜忙点头,躬身应了

  今日满香楼之行,花椒卖了二百五十两,五十斤板栗卖了四百个铜钱,这一次只带了些生板栗过去,数量也不够,王富贵还是留下来了。

  王富贵为人和善,做起生意头脑也甚是活泛,难怪能有这么大的家业,海棠感叹。

  怀里揣着薄薄的几张银票,却跟千斤一样重,坐在驴车上,走出了这么远,海棠依旧能感受到自己噗通噗通的心跳声。

  其中有一百两银票是柱子家的,如果这钱给了老李头,他的病应该能好的更快些,柱子也不需要再出海去。

  跑那么远,还不是没钱闹的,现在好了,有了这些银子,他应该再没有理由往外跑了。

  一路上海棠脑子里乱糊糊一团,东想想西想想,没有消停的时候。

  回家交了帐,张二娘欢喜的哼起小调,浑身上下洋溢的那股子喜庆味儿,连桩子这没心没肺的熊小子,都感受到了,直问她娘是不是今日有好吃的。

  张二娘笑着应他,是该给家里人做顿好的,犒劳下了。

  这下好,把桩子乐得蹦跳起来,围着她直打转。

  到了晚上,张二娘偷偷去了趟隔壁,把银票递给老李头,让他仔细藏好,别又让贼人给惦记走。

  老李头激动的说不出话,拿着银票,就着油灯看了又看,恨不得看出一朵花来。

  张二娘没有出声,悄悄出来,替他掩好柴门。

  转眼又是三日过去,送货的日子到了,添了新客户满香楼,海棠家也没有藏着掖着,还是跟远松说了,钱两家一起赚。

  杜鹃娘更是对张二娘感激无比,两家走动的越发亲热

  随着张二娘产期的临近,家里的气氛不知不觉紧张起来,捡果子和炒果子的活计全都停了。村里只有杜鹃娘一人炒果子,忙不开,张二娘便让弟媳春杏接了她的活计,这份钱让她和杜鹃娘一起赚去。

  这一段时日,海棠带着桩子山里山外的砍柴。冬日在即,张二娘马上临盆,大山也得应对家里的大小事务,这砍柴的小事儿便落在姐弟身上。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几日工夫过去,四合院北边柴房里,在姐弟两个的努力下,很快就被装严实了。

  第135章:生产

  家里冬日的木柴总算不用发愁,而大山这些天也没闲着,找了隔壁村赵婆婆,还有她姥姥村里的一个产婆王婆婆,准备来给张二娘接生。

  这赵婆婆是远近闻名的产婆,就是桩子和海棠,也是她接生的,手艺自是没话说。而这王婆婆,懂些巫术和医术,大山也叫了来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