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199)

2018-02-09 一碗姜汤

  老李头疑惑的看向张二娘,她也不解释,抱着孩子起身就往东屋走去,边走边说道:“那赶紧给你二爷爷灸上,这腰疼起来要人命,娘把阿福放床上睡,这饭让娘做,你跟你爹带着二爷爷上桩子那屋里弄去。”

  海棠哎了一声回应。

  桩子和大山扶着迷糊着的老李头往西屋去了,海棠取了收好的艾绒,又切了些薄姜片,打好针孔,往西屋来。

  屋里床上,老李头已经趴好了,腰背处也露出来。他一动不动的趴着,倒没打探什么。海棠猜想必是大山跟他已经解释过了。

  放姜片,捏艾绒,点火

  屋里渐渐弥漫起一股子淡淡的香味儿,这是艾草独有的味道,不难闻,还能防病驱邪。

  海棠叮嘱老李头,热了烫了千万别忍着,一定要说出来。

  老李头嗡嗡的哼了声,应了。

  一壮艾绒只有莲子米般大小,很快就要烧完。这种时候,一般会很烫,常人都受不了的,老李头居然一声不吭,没喊疼,也没叫烫。海棠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赶紧给他挪了个地方,只要循着经络,就算不是灸在穴位之处,这效果也是很好的。

  艾柱一下子灸去了五壮,海棠估摸着也差不多了。头一回给老李头施灸,又是用的这么古老的法子,她心里也怕灸过头,让老人家上火。

  施灸过后的后腰背上冒出了许多水迹,海棠取布巾子给他擦干。

  穿好衣裳下地,老李头活动了一下,惊疑道:“管用,真管用,这会儿直起来好过了,以后这艾草,我家也该备着些。”

  海棠有些得意,笑道:“嘿嘿,二爷爷,我这假大夫的身手还不错吧,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手到病除,嘿嘿嘿嘿嘿。”

  张二娘这会儿正好进西屋来,听得这话,嗔了她一眼,责怪道:“胡话天天说,今日格外多,看叫你能得!”

  海棠狗腿子一样,冲着张二娘吐吐舌,转脸正经了神色,叮嘱老李头:“二爷爷,这艾灸啊,得坚持,冬日里无事,您就过来我家,每日灸一回,这一个冬天过去,您这腰疼病就差不多会好的。”

  老李头喜得眉眼都开了,大声道:“海棠丫头,老头子就谢谢你了,这老毛病我也没指望它好,只要不让我疼的这般狠,我就知足了”

  堂屋的饭菜已经做好,张二娘叫着吃饭。一屋子人陆续走出去。

  海棠知道,让老李头完全相信艾灸的功效,那是不可能。能接受她用这怪法子给治病,这已经不错了。

  她料想老李头也如当初她娘一样,实在是疼的无法,权当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当下她也没多争辩,只是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心些,把二爷爷的毛病灸好,也算是对柱子常年帮她的报答。

  一家人吃了饭,老李头精神越发好了,回家之前说了一箩筐感激话儿。

  下午雪花儿依旧不见停,屋外北风渐起,呼啸声不止

  张二娘带着孩子去东屋午睡,海棠收拾完家里的饭碗,也回了后院自个儿的小屋。

  去年一个冬季,她长高了许多,现在她还不到十二岁,正是发育之时,只要休养得当,应该还能长不少。

  如今家里也不缺什么东西,收入也稳稳当当的,海棠再没有了去年冬季的焦躁,她也不亏待自己,稳稳当当,安安心心睡起了美容觉。

  第141回家

  下午一觉醒来,已经到了申时,雪已停,院子里扫出了一条羊肠小道。桩子蹲在一角搭雪人,没人陪他玩,他自己一个人自娱自乐,倒也自在。

  堂屋里大山坐在火盆边,正在烘小阿福的尿布。

  屋里屋外静谧一片。

  海棠都有些咋舌,这小阿福实在是太乖了,一点都不吵闹,她家怎么都不像有小娃娃的人家

  吃晚饭时,海棠把这话问了她娘,张二娘笑着解释道:“孩子有奶吃,有暖和和的地方睡,好好生生的,怎会哭闹呢。这日子是好了,你们那个时候,哪里能和他比,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穷啊。”

  海棠忙截断她的话,附和道:“是呢,咱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以后都不会再苦了,小阿福是真有福气呢。”海棠是怕她娘忆苦思甜,又开始眼泪哗哗,苦难都过去了,人也总要多往好处想才好。

  张二娘喜滋滋点头,“说的是,咱们一家人好好过。”

  二十来里地之外,通往清水村的黄土路上,迎着呼啸的北风,走来一个浑身是雪的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