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223)

2018-02-09 一碗姜汤

  可惜这黄羊镇也是穷地方一个,没有啥生大钱的去处。

  大山咽下最后一口饭,轻声说道:“等几日我跑一趟西河城,把家里的现成银子都存到钱庄上去。”

  “哎!成。”张二娘和海棠听了这话,皆松一口气。

  吃完饭,大山也不歇息,扛着水桶便往地里去了。

  六月的日头大,地里的庄稼干旱了许久,隔几天就要喂水一回,大山去一趟镇上耽误太多时辰,今日顶着大太阳也要把水给补上。

  其实本来一家人不愁吃喝,就算那几亩地不种了,也不是不可以,可以不用如此拼命。

  大山和张二娘却都不赞同,农人的本性根深蒂固,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动的,海棠劝过一番,俩人都不把她的话当一回事,她也只好作罢。

  张二娘现在成天被孩子捆着,没法做点别的事,而海棠,因为和王富贵有了口头上的协约,日日再也不能懈怠,只要有空闲,都会熬盐巴。

  银钱哗啦啦进来,家里的木柴也成捆成捆的填下去,砍柴这样的活计便成了桩子的事。

  一家四口人都忙的团团转,却也自得其乐。

  第157章:遭惦记

  六月里,庄稼地里已经浇灌了好几遍河水,杂草也扒拉几圈后,大山终于带着桩子,藏好了银钱,往西河城去了。

  这一去,赶马驾车都得大半天的工夫,不打盹赶回来也得到第二天早上了。

  走夜路危险,张二娘嘱咐爷俩个在城里歇息一晚再调头回清水村,大山点头应允。

  送走了大山父子两个,母女两个还是没有歇着,日夜不停为赚钱大计操劳着。

  最近这些时日,熬盐熬得实在太过频繁,南头地里的盐土眼见着少了,坑洞越挖越大,白天挖土实在就显得尤为醒目,容易被人察觉。

  现在都是大山带着海棠夜晚去挖取,父女两个日日都跟做贼一样,好在晚上有夜色遮挡,就算动静大些也不怕,她爹大山力气也大,一趟还能多背些回家。

  即便如此,海棠也小心谨慎,生怕被人察觉一丝端倪

  这一日大山带着桩子进西河城,到了晚间,太阳刚刚落山,张二娘早早便把屋子内外落锁,家里没有男人,早些关门,心里也安定些。

  落了锁,天气又太热,海棠和张二娘在四合院里乘凉,夜里生了丝凉气,晚风徐徐,吹在身上倒是舒适的很。

  张二娘感叹:“等两年,你也该说人家了,日子过的快啊。”

  海棠捏起一颗青绿的葡萄丢进嘴里,葡萄还未熟透,入口之后酸的让人直打哆嗦,却也过瘾。

  吃了一个,她又揪一个丢嘴里,含糊着说道:“娘,今日怎么突然说这样的话?”

  张二娘轻摇蒲扇,给怀里熟睡的阿福挪了挪身子,轻笑道:“前几日娘去你杜鹃姐姐家串门儿,她娘啊,最近都在为她相看呢,听说已经看好一家后生了。娘看着你们玩的好,杜鹃这要出了嫁,你也就快了。”

  海棠愕然,葡萄骨碌一下滚进嗓子里,呛得她一阵咳嗽,“娘,你是知道的,杜鹃姐跟柱子哥”

  “小孩子家,尽胡说,”张二娘打断海棠,“他二人自己能作数?真要有心,你柱子哥就该提亲了,就你傻,还蒙着”

  “可”她还要说什么,却一时又不知说啥了,她娘跟杜鹃娘说的话都是一样一样的,

  山里农家人不就是看中哪家的姑娘,就早早下聘把人娶进门吗?哪里跟现代一样,爱情长跑个七八年五六年的?

  张二娘在这山沟沟里住了三十年,这里的一切自然懂得比她多,只怕只怕这一回她是真想多了!

  “娘知道你想啥,去年冬上,娘也觉着他两个成一对儿没啥错处,可这半年,娘是看明白了,这男人啊,就没有让姑娘家等的理儿”张二娘摇着蒲扇,叹口气,恨铁不成钢似的道:“杜鹃这孩子就是个死心眼,让她娘没过几天好日子,尽为她操心了”

  海棠呐呐着听张二娘絮叨,心里也是乱糟糟一片。

  阵阵凉风吹过,头顶的葡萄叶子一阵飞舞。

  “海棠啊,回头把这山药分点给你舅舅家,我看这干果子等两年也卖不上好价钱了。这山药是个稀罕物,早些让你舅家种上,也能赚些糊口。”张二娘换了个话茬,摇着蒲扇说道。

  “嗯,都听您的。”海棠有气无力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