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干旱
两个妇人说的带劲儿,当事人海棠却被蒙在鼓里不自知。
这会子大山带着两儿子在院中乘凉,海棠进了自己房间。
眼下虽然还未进入夏日,却热的怪异,蚊虫也很是厉害,她早早的便把前院东西屋都熏了一通,这会儿正拿了艾草来,在屉子里摸索火折子。
手在桌案下抓到一个布袋子,鼓鼓的,海棠心下疑惑,提到案面上细看。
窗外月光很亮,透过矮窗照进来,勉强也能看得清楚。
眼前是一个黑不拉几的布袋子,布满了灰尘,看着实在不惹眼。
海棠小心打开袋子,露出里头白花花的一团物事出来。
抓起细看,原来是大米
海棠恍然,这大米放在家里都好几年了,她居然完全把这一岔给忘记了,当年杜鹃和她生分,柱子又再次出海,她心里如同乱麻一般,真把这事给忘了个干净。
海棠叹口气,月夜下,白白的米粒似乎也带着一层荧光,煞是好看。虽然没生虫,却放了好几年,这米海棠是不敢再吃了,只能喂鸡。
看来下回得让柱子再买些回来才好。
说起柱子,海棠不由得往桌案上再看了眼,桌案北侧,案面上放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海螺,皆是些五颜六色,稀奇古怪的式样。
而这些也都是这几年来,柱子出海带回来送与她的。
这些年,他一直一个人,从未提过喜欢哪家的姑娘,老李头对他娶妻一事,已经死心,也不再催促他,只是偶尔跟张二娘几个说起闲话,还是忍不住要唏嘘一通。
海棠至今也没有闹明白,为何他就是不肯成亲,有时候,海棠甚至还会恶趣味的想,这柱子该不会压根就不喜欢女人,性取向根本就不再女人身上。
每每想到这一茬,她都忍不住打个哆嗦,柱子长的人高马大,一副壮实身板,说话也没有一丝女气,实在是无法把这样的人跟上一世那些娘炮扯上关系。
屋里蚊虫嗡嗡叫的响亮,腿上也被咬了一口,痒的厉害,这古代的蚊子厉害,隔着一层棉布还能把人叮出个大疙瘩,本事不小。
海棠再不敢在屋子里多耽搁,赶紧收了心思,麻利点了艾草,出了屋门。
月夜的葡萄架下有些微风,吹在身上凉丝丝的,舒服的很。
凉床上早挂起了蚊帐,桩子带着阿福在里头翻着跟头,玩闹的高兴异常。
张二娘兴致勃勃回家,脸上还带着笑意,时不时笑看海棠一眼,这眼神里似乎有些淡淡的打量,又有些自得。
海棠捕捉了好几次,忍不住追问张二娘是不是有啥事瞒她,她娘也只是打了个哈哈过去。
连着几日,村里农人早出晚归,日夜不停为庄稼地浇水,大山和张二娘忙累一天回家,都要抱怨一通。
这样的情绪感染着海棠,她留了意,早上去河边清洗衣裳时,也注意到清水村的河塘,水位下降了不止一点,虽然看着还是白茫茫一片儿,但这水位却远远比不上往年了。
不知是不是她心理作用,等到打猪草时,也发现这野草长的不如以往肥厚茂盛,似乎都打着焉儿,被人抽去了精气神。
这要是逢上大旱,这日子可没法过了
这天中午张二娘和大山依旧没有回家吃饭,海棠怕他们饿着,收拾了饭菜装进提篮,嘱咐桩子看好小弟弟,她便出了屋子,朝田间去了。
这时候正是饭点,以往出来,并不会见到多少人,田地离家近,许多农人都会回家歇口气,吃饭午睡片刻。
可今日却反常的很,海棠出来走了一圈,心里也跟蒙了一层灰似的,担忧不止。
地里隔山差五便能见到乡邻忙碌的身影,人人皆挑水往地里灌溉,玉米地里,黍米地里,裂出了寸大的口子,如同魔鬼的口舌,狰狞无比。
田埂上的野草,耷拉着脑袋,恹恹的没有一丝精神,稀稀松松也没见几颗,倒是枯黄的草梗子一堆连着一堆,可见都是被晒枯的
海棠的心沉下去
难怪她爹娘这么担心忧虑,照这样的势头下去,今年清水村不绝收便是不错了,真不用抱别的啥指望。
海棠心情沉重,总算能理解张二娘和大山的心思。到了地头,远远就瞧见自家爹娘一个担水,一个浇灌,忙忙碌碌,不得歇。
海棠在小路边择了个大树荫地儿蹲下,把装菜的篮子安放好。
抹一把额头上的热汗,这才扯着喊了一嗓子,让爹娘过来吃口饭再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