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51)

2018-02-09 一碗姜汤

  好在给他们的棉衣已经在做着,这样也算还了他们的人情了。不然,这心里头还真是不好受。

  有了驴车,这活计就轻松多了,张二娘把柴火直接都堆在后面的板车上,板车很宽大,装下柴火后还剩点空闲地方。张二娘让两个孩子上去坐了,这才赶着毛驴,往村东头家去了。

  回家卸了柴火,桩子把刚割下来的草喂了驴后,张二娘这才把驴给老李头还回去。感激的话也说了一箩筐。

  一大早海棠就把花椒,核桃和栗子都晒出来了。摸摸花椒,已经干透。她直接拿干净布袋子装好后收起来。

  板栗和核桃还得晒几回太阳才好。天色不早,海棠拿过草席把一院子的干货遮严实。

  桩子跟她娘送完驴子回家,就忙着给兔子们喂鲜草。那只先头得的小兔子已经长的半大了。每日里吃吃睡睡,倒是好养的很。而海棠上一次进山得的这两只折腿兔子。在经过简单的包扎处理后,他们居然也顽强的活了下来。每日里吃下去的也不少,看着像是没拉下什么大毛病。只除了那两条断腿外。

  这样最好,海棠想着。既然兔子还算好养,以后干脆也养兔子得了,多少也能卖点银钱来。

  说到银钱,这一回得了十五两,除了买东西花出去的近二两银子,海棠把剩下的十三两都给了张二娘。张二娘却不收这么多,直说都是海棠的功劳,硬是赛回给她三两。自己拿了剩下的十两放好。加上上回海棠给的,以及以前家里的一点剩余家底,手里一共还有十七两左右。

  手里有了钱,她的心思也多了,最近正跟李大山商量加盖几间房子的事情。这山村盖房,黄土茅草以及木头都是现成的,而花费的无非是工钱以及吃饭钱。再加上些打置家具钱。十几俩银子,盖三五间屋子,不仅够,还很宽裕。

  一家人吃了饭,累了一天也没有多话,草草洗漱完后,都早早的睡了。

  第二日一早,张二娘又带着一家人出去砍柴。如此又过了一天,直到后院的木柴堆成个小山垛子后,张二娘才罢手。待柴垛子堆好后,她又拿蒲草编制的草帘子把它盖严实,防止下雨淋湿。

  这一年到头的活计到了此时此刻才算是真正完工,可以彻底的休息休息了。

  张二娘又开始捡起针线,继续赶制给柱子爷孙俩的棉袄。海棠无事,也开始研究自己的炒核桃栗子计划。

  这一日天黑沉沉的,看着就要下雨。桩子没有出去玩。海棠缺个帮手,正好把他叫过来烧柴火。

  前几日挖过来的细沙已经洗干净,细细的黄沙闪着金色的光,装了半个陶盆。

  海棠记得前世村里人拿糯米炒制炒米的时候用的就是这样的细沙。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拿过炒干货。

  不管了,行不行动手了就知道。

  海棠让柱子烧了锅,把黄沙倒进去炒热了,这才把早就备好的一盘栗子丢进去。

  她拿铲子不停操动,就怕一个不注意把栗子糊了。

  大山和张二娘在一旁看着,两人不约而同笑笑,虽然有些担心忧虑,但是也由着海棠闹腾,这一段时间海棠的胆大心细已经让他们没了二话。更何况这农家,别的没有,柴火多的是,就算要折腾,也有折腾的本钱。

  空气里渐渐传来板栗的香味,海棠额头冒汗,不停嘱咐桩子要小火,千万别拿大火,不然这一锅栗子就白费了。桩子满口答应,越发小心。对于吃,他是毫无保留听海棠的。

  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一锅栗子顺利出锅,热乎乎,香喷喷。

  张二娘吃了一口,眼睛里闪着光,直道以后可以拿这个当节礼,省得再去糕点铺子里浪费钱了。大山也不住的点头。海棠自然是万分欣喜。

  桩子连着吃了三五个,也高兴的不得了。嚷嚷着要把山上的栗子都搬回家里来。

  只是乐极生悲,也不知道这家伙是不是心里惦记着吃的,这火烧的一会儿大,一会儿小,这接下来的第二锅第三锅全都糊了。到第四锅的时候,海棠威胁他还不仔细些烧柴,这以后他是甭想吃栗子了。小家伙这才安静下来。一本正经的干活。

  炒了一早上的栗子,才炒了半筛子,海棠的胳膊却已经酸的抬不起来了。她沮丧的想,这身子板还是太弱了,什么时候能够长出一身力气来啊?

  下午吃了饭,张二娘帮着她炒制了两锅,张二娘不愧为站了几十年灶台的,只看了一早上,炒制的居然比海棠还好。她手长,常年的农家活又让她长了一身力气,因此炒起板栗也一点不见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