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一早很快过去,今日是腊月二十八了,按理今日也是海棠家孝敬父母的日子了。
每年的腊月二十八,大山两口子都会把爹娘来年的口粮预备出来,等到这一天一并送过去,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这天吃过午饭,张二娘和大山就开始张罗了。
今年的口粮还是跟去年一样,给一百斤整。现在家里相比以前宽裕了很多,所以张二娘还专门准备了五斤肉,三斤香肠,两套老人家的棉布新衣裳和厚实鞋子,准备妥当后一并送去。
这么厚重的礼,这在往年是不敢想的,大山看张二娘准备的妥帖,忍不住笑弯了嘴角。
他趁着孩子们没注意,一把握住了张二娘的手道:“她娘,你对爹娘的这份心意,我都看着呢,这些年苦了你了。”
“这大白天的拉拉扯扯,别让孩子们看到了。”张二娘挣脱了手,又转头仔细瞅了眼孩子们,见两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没有注意到这一边,这才白了大山一眼。
大山嘿嘿傻笑了两声。张二娘又嗔了他一眼,两人这才开始收拾,把粮肉装筐。
天擦黑的时候张二娘和大山一起去了大河家,留下两个小的在家里看家。
天黑路滑,桩子要跟着去,大山没让,这会儿他们都走远了,桩子的嘴巴还撅着老高。
姐弟两乘着雪光还亮,赶紧麻利的洗漱干净后上床休息了,大半夜里也不知道爹娘什么时候归的家。
第57章:过年
如此过去两日,除夕就到了。
这一日村里的鸡叫的格外早,海棠结束完一早就站桩后,伸了个巨大的懒腰,只觉得全身舒泰,神清气爽。
张二娘和大山也起床了,两人一块儿忙着做早饭。张二娘满脸红晕,时不时跟大山说笑几句。
“爹娘早啊。”海棠打了招呼,拿好盆打水洗漱。
“不早了,桩子起了吗?就等着你们一起吃早饭了。”张二娘擦着碗里的水渍,嘴里问着,手下的活没见停。
“您再喊喊去,我出来他还打着呼呼呢。”
“这孩子,这大过年的,怎的还发懒了?”张二娘住了手,叨叨着往西屋去了。大山笑着摆桌准备吃饭。
一家人的早饭就在桩子的鬼叫声中结束。
今日除夕,大山又是李家的老大,因此海棠的爷爷奶奶会过来跟着他们一起过节,当然大河一家也会一起来。
桩子自己是高兴的,能够自家兄弟一起玩,还能当个,他是做梦都想。大清早,桩子就在门口守着了,就差直接跑去叫人了。
大山缠了个大扫把,趁着空闲开始打扫屋子。
海棠帮着张二娘张罗饭菜,这寒冬腊月的,又没有什么新奇菜色,准备起来并不麻烦。
午时前大河一家来了,孩子们很快就野到一块去了。
几个大人进了屋,左右看看,说些家常的话。
大山早已经把茅屋里里外外拾掇干净,这会儿无事,寒暄过后,就带着一行人去后院看新房。
二婶子春杏留下来帮着张二娘准备饭菜。
后院里老太太边看边咂嘴,满脸自豪的这边摸摸,那边扯扯。从仓房出来后,老太太若有所思,大山浑然未觉,依然带着几个人继续往后院的厨屋里转悠。
除夕的几样大菜已经烧好放在桌面上了,有腊肉烧干豆角,骨头汤炖大萝卜,片腊肠,头肉,豆腐肉末烧大葱,还有几个碟子的咸菜。为了口感,张二娘又把肉丸子再次下了油锅,满屋满院都是香味儿。
现在灶台上的耳灶上炖着鸡,这母鸡还是今早上杀的,张二娘心疼了好久。
海棠起床时鸡已经杀好了,她马上要求卤着吃。对于吃,张二娘很好说话,事事都按照孩子的口味来,今日过年,自然听了她的。
家里的菜很丰盛,这么多的好吃的,却独没有鱼。
海棠有些遗憾,这北方大雪时日太久了,冬天有鱼才怪。
开饭之前要祭祀,这不是女人们的事。张二娘和大河媳妇一起把菜端上桌子,这才拉着海棠随老太太一起躲到后院去了。
等到过了半盏茶工夫,大山开门,几个妇人才进门来。
屋外很冷,好在屋里很暖和,门窗紧闭之后屋子里的饭菜香味,火炉子的木炭味儿蔓延了满屋,烟火气儿十足。
一家人高高兴兴开饭。
大河家的几个孩子吃的又急又猛,就怕晚了没吃到,碗里的肉都堆成山了,还往菜盆里伸。老太太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二婶子春杏脸上挂不住,嚷嚷了两声,张二娘赶紧拦着,“大过年的,别说孩子们了,这菜准备的足,都是自家人,就不顾忌了。”春杏这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