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忌讳,就好。
两人边走边说,浑不在意一路上和他们擦身而过的路人,等转到了胡同里,陡然一个闪身蹿出一丈来高,转眼消失无踪。
……
赵嘉听完暗卫的禀告,嘴角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
又关那村妇事?
怎么连到任的巡抚都能和她扯到一处?
他是躲不开她这怪圈了是吗?
秦王听了,可没赵嘉那么诸多感触,直接就把民间那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给略过了。
只是嗤地笑了,对自家儿子道:“这个赵诚——原来叫赵老诚,太祖嫌他这名字太老,给亲赐去了个那个老字,大老粗一个,当年信王旧部,一堆人跟串了糖葫芦串子似的全跟着倒霉,就他一个入了太祖的眼,晾了他几年还依旧用他。”
“这人什么心眼儿没有,就一点——忠君。现在到了小皇帝这里,又用起他来,还把他爹那套给用起来了,什么巡抚,当年他爹也不过是战时临时的职称,到了小皇帝这里倒是熟能生巧,在地方上横插一杠子。”
“父王的意思?”赵嘉把贵妃给放一边,试探地问道。
秦王眼一横,手一摆,把屋子里的人全打发出去了,才缓缓地看向赵嘉:“他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岂止是在地方军政方面插手,他这是往咱爷俩心头横插一刀。”
“西边梁国乱了,小皇帝借此往地方上派心腹驻扎,干涉地方,以期将来。于他有利,未必于我们不利。”
他啪地一拍桌案。
“他走岔道儿,咱们藩王就有责任给他正正!”
赵嘉垂眸,掩住兴奋的眼神,他盼了这么久,亲爹在人家逼到家门口的时候总算奋起反击了。
第325章 诏书
秦王说是反了,可是向来谋反却不是上嘴唇一搭下嘴唇这么容易的事,各方谋划,调兵筹粮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事的。
这只是黎明前的一丝曙光而已。
而且,鉴于秦王爱放嘴炮的先例,嘴巴上张罗着谋反都不是一次两次了,哪怕现在信誓旦旦了地拍桌子瞪眼睛,赵嘉还是有些信不实。
“爹……您想好了吗?”
秦王大掌一挥,直磨后槽牙。“你别想劝我,我心意已决!儿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为父是想好了,要是你爷爷有先见之明,早就该立我为帝,倒让你大伯和弟弟折腾这么些年,内忧外患一样也没见平了,现在西梁又闹起来了,哼——他不给,我就自己来拿。”
“等咱你俩成事,我做了皇帝,你就是太子,到时候天下就是咱你俩的!”他好像还怕自家儿子心存仁厚,事到临头反而退缩了,居然还商量上他了。
谁想劝?
他巴不得他那嘴炮歇了,来点儿实际的。
“爹,”赵嘉起身挑起衣摆扑通就跪到地上,满面真诚,连牙缝里都透着孝感动天:“以前我就知道爹的志向,我有心理准备。只要爹想做的事,儿子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说完,一个头就碰到了地上。
没见响,就是轻轻作杵地状,他嫌地上脏,没真挨上,可就是这样也把秦王给感动坏了。这就是他的知心儿子啊,从小就是个仁义礼智信的全面发展的好孩子,长大后更是宽厚仁德,世人交口称赞。
他们如果不反就只能成小皇帝砧板上的肉,被他一步步的切而食之,还不如弄个万全准备,拼上一拼,成王败寇,总不枉活这一辈子,不能憋憋屈屈,都没个说完就让人家把权给卸了。
前路未知,可他父子一条心,简直是再和谐也没有了。
秦王上前一把扶起赵嘉,老脸激动的都爆了青筋:“好儿子啊,本王的好儿子啊!你放心,打下天下,你就是太子,我不会像我爹那么不讲信用,说话不算话——我现在就写个立你为太子的诏书!”
说到做到,秦王不顾赵嘉的阻拦,转身四下里就开始找笔墨纸砚。
珠帘隔着的里屋正是书房,平日他处理政务之处,秦王大踏步就走了过去,摊开一张纸完全不顾瞠目结舌的自家儿子笔走龙蛇。
谋反还没个章成,连点儿皇位的影子还没有呢,居然就急不可待地开始写立太子的‘圣旨’,赵嘉也是服了。
但凡他对皇帝有这么急切的心,老早就揭竿而起,现在写的就是真的‘圣旨’了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