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吧贵妃_作者:宋御(484)

2018-02-09 宋御

  可是他又饿。

  “嘿,你吃不吃饭啊?”柴榕几个箭步穿房越脊过去,手里攥着俩大鸡腿,油滋滋香喷喷。

  旺财眼珠子都亮了:“大哥,我吃。”

  ……

  第334章 受刺激

  柴银杏的事情就那么过了,自从她摔门走了,整件事好像就那么掀过去了。

  柴老太太似乎有意想说和说和,但递了几次话都不见贵妃搭话,她也知道自家闺女理亏,就没再提。

  在丁字巷住了一晚,送走了赵诚之后柴老爷子和老太太就不顾贵妃的挽留,执意带着一大家子回了桂花村。

  柴二哥和柴武又该出去了,贵妃把之前的账算了算,又给他们补了二十两,两人回家收拾行李,准备择日动身了。

  丁字巷又恢复了平静,唯一令贵妃意外的是,柴榕似乎和巡抚身边的那个叫旺财,轻身功夫很好的小厮处的极好,隔个三五天两人就凑到一块儿,不是对招练功夫,就是吃吃喝喝,牵着五郎出城外溜。

  以往柴榕都是转着贵妃转,这冷不丁她找不着人了,还真心有些不习惯。

  “……还说喜欢我,他这喜欢也是真廉价,谁和他玩儿他就和谁好。”

  她这心里酸酸的。

  不过好在衣铺开张在即,她整日间忙里忙外,倒是分散了不少注意力,也好在有旺财帮忙,不然每天柴榕跟进跟出的,衣铺里里外外都是女人,还真有些不方便。

  而百忙之中,赵诚那边陆续也有了回音,三天两头就派旺财过来传话,其热心程度倒是叫贵妃刮目相看。

  其实她求的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本就料到赵诚不会推辞。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他还真是一诺千金的人,答应下来着手就开始打听。贵妃是听旺财说的,他家老爷除了自己名字,大字不识几个,他自己也是字认识他,他不认识字,所以给京里写信都是找的书院里的先生。

  而这书院却又有来头了。

  大齐巡抚从无定制,以往不过战时需要所做的临时性职位,当今圣上俨然有心令其成为地方化常态,几大州府都派遣了巡抚,并且责令当地建议巡抚衙门。

  在明阳城寸土寸金,临时建个衙门费工费时,还劳民伤财,便索性选址了一间即将废弃的书院改建,那里面也就剩了一个先生三四个学生,赵诚应承下给那几个上学生找好其他书院,力求抚恤到位。

  那老先生已经六十多岁,耳朵都有些聋了,和赵诚那大嗓门倒是配了套,一边是忙乱的修建衙门的工匠,一边是他俩一字一句地写信。

  赵诚这人,在旺财嘴里总有一股子喜庆的意味。

  他本来是想给自家夫人写封信,让她在京师打听打听给个信儿,结果邮寄出去之后,回家一想,妇道人家可能见识不多,未免有遗漏就又给在京里做御林军的大儿子写了封信。

  然后,又觉得京师那地方高人是多,可是毕竟地方有限,就又给在西南当知州的媳妇家小舅子写了封信……

  之后,又想起一直没断了联系的东北那边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又写了一封。

  再然后——

  他陆续想起了七八个人,又劳动老先生给写了七八封信。

  贵妃听完几乎是没忍住就笑了,她想不到夜探丁字巷的黑衣人是有这样谜之热心。

  仿佛佐证旺财的话一样,没过两天赵诚又亲自捧着京里的回信找到了丁字巷。

  他最先给京里寄的信,所以京里回信是最快的,只是这其中又不得不说御林军之便。赵诚自己是公私分明,绝不公器私用的,可是他家儿子就不是了。

  “……我家夫人和我儿子说的都是御医,民间也没听说哪个有名,可是御医人家给皇家看病又不能随便出京给人看病——要不,我给我家儿子写封信,侄媳妇你领大侄子去京里看看,行不?”

  然后又说:

  “郑御医吧我就知道在靖川府,但具体地址我又不知道,就派了人过去打听,也往京里打听了,但都说不知道——只等他们看能不能找找吧,咱们做两手准备——侄媳妇你看,怎么样好?”

  不要太殷勤,周到。

  贵妃接连道谢,“大叔才到明阳城,手头上肯定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百忙之中还记挂着四郎的事,洵美真是过意不去。”

  “哪呀,不过是几封信的事。”赵诚哈哈大笑,“而且连信都不是我自己写的……找人代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