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但是他却并不是不收别人的贿赂,而是他即便是收了,自己家中依旧清贫。
一般他收钱是有自己的原则的,便是一些不是很紧要的事情他就答应,然后将钱收了,但这个钱却不是他自己在用,有一部分是用来救济了穷人,而另外一部分用来打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只有当他的位置和人际关系都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他的人才会给他面子,而他能有更多的银子去救济穷人,这就是一个循环。
你能说他错了吗?
不能?
因为所有人都在贪,而其他的人是贪得无厌,而他是即便拿了也是拿之有道,办的事情也不是那种人命相关的大案子,也是无伤大雅的。
但你说他没错吗?
也不尽然。
可是,为什么他就会被叫清官而不是贪官呢?
因为他的钱没有用在改善自己的生活上面,而是一部分给了穷人,一部分用来交际,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每一件事情对百姓有益,百姓自然也就说他是清官了。
这样的故事,杨晓玲讲了许多,每一个都让人深省。
关子钰也曾经是一个奋青,总觉得当官的人就应该要为民请命,绝对不能跟那些贪官同流合污,但是杨晓玲的话却如同一盆冷水淋下来,淋了个透心凉,但他却懂了更多的事情。
为何贪官总比清官多?
俗话说的,胳膊拧不过大腿,不管你是怎么做的,只要你为老百姓做了好事,那他们就觉得你是个好官,而不是因为你不和贪官来往,他们才觉得你是好官。
关父听得沉默了下来。
这些话,若是早些告诉他,也许他不是这个小县城里的教书先生,当初的他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离开了官场吗?
结果……
现在他也只是一个穷教书的,却没有办法为民做任何的事情。
正如杨晓玲所说的那般,你只有到了那个地方才能做更多的事情,你若是不够圆滑,那就是什么都做不到,还害了自己和家人。
关父叹了一口气,“罢了,你若是想要留下便留下吧。”
看着父亲的样子,关子钰就知道肯定是已经刺中了他心里的某一个点,不然他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现在对关子钰来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终于可以继续留下来了。
关父在沉默了良久的时间之后,突然有些不解的问道:“诶,不对啊!晓玲的这些只是都是杨开教的,怎么反而看起来晓玲的本事更甚一筹呢?这晓玲怎么会知道这么多,还说出这些道理来?”
关子钰笑笑,“听表姨父说,那是因为晓玲喜欢看的书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一般看的都是四书五经什么的,而她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还有地方志什么的,这些大概就是从书里面看来的吧。”
“真是这样?”赶赴有些怀疑。
关子钰点头,“表姨父是这样说的。我也不太清楚,说不定晓玲撕下来还有什么师父也说不定,不过那都是晓玲的事情,只要是对大家好的,也就没有必要在乎那么多的事情了。”
关父想想也是,若是杨晓玲这边真的有什么问题,都不用他们担心杨开那里肯定是第一个会发现问题的人,既然现在他都说没问题了,那肯定就是没问题的了。
关子钰这边的事情得到了解决,想到杨晓玲的作用,关父最后还是让家里人给杨家转呗了不少的东东西,不管怎么看,杨晓玲都能值得起这个价钱。
而且在关父看来,说不得未来的关子钰能不能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就要看能够跟杨晓玲学到多少圆滑的本事了,若是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也算是了了自己的心愿了。
当初的关父心高气傲的看不上那些人,但是现在才发现当初的自己是有多蠢,居然就为了那些人而委屈了自己,简直就是蠢到家了。
而一直以来关子钰都是跟在他的身边学习,自然性子也是和他差不多的,以后若是真的上了官场只怕也会吃亏。
真到那个时候也就只能回到老家了。
而现在有了杨晓玲说的那些看似无意的话,反而给了他们一个警醒,让他们能够在未来走路的更远一些。
杨晓玲自然是不知道在她根本就没有发现的时候,未来的官场又多了一个油滑的官员,也是让朝廷很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