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送什么呢?总不能送和哥哥一样的东西吧?那样的话,就是既不尊重陆思齐,也不尊重哥哥,显得太敷衍了!要不就绣一个什么做为礼物吧!
柳依然做了决定。
第二天,柳依然找到一家文化商品用具店。
“老板,我想买一把折扇,你这儿有吗?”
“有啊。”老板很快拿出一个竹筒,里面放了很多把折扇。
柳依然一把一把地挑:“怎么没有白面的折扇呢?”
“你要白面的折扇啊?有有,你等着。”老板转身走进后面的库房,不一会儿拿了一袋折扇出来。
“姑娘,你这是要自己作画吗?”
“嗯呐。”柳依然笑应着,选了一把仿乌木扇骨,背面是白底撒金纸的空白扇面折扇,又要了一个装扇子的长纸盒,再选了些上好的笔墨纸砚,才付钱离开。
她又来到百货商场,找到针线柜台,买了各色丝质的绣花线,一包绣花针,一套大小不同的绣花绷子和一卷打络子用的红绳。
“阿姨,这些绣线会褪色吗?”柳依然问道。
“不会的,这个牌子的丝线是高档丝线,不会掉色的。”售货员阿姨微笑着说。
柳依然付了钱,接过阿姨递过来的袋子,再走到卖布匹的柜台,指着一匹浅茶色的高级桑蚕丝面料道:
“阿姨,这是桑蚕丝吗?帮我扯一米。哦,等等,不知缩水厉害吗?会缩多少?”
阿姨笑着说:“现在的工艺很高,像这样的高级桑蚕丝面料都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既不会缩水也不会褪色。姑娘,你就放心吧。”
柳依然将信将疑地吐了吐舌头:“真的?这么厉害?”
阿姨保证道:“姑娘,我不会骗你的。”又指指旁边的一匹布道:“这种质量差一些的就会褪色,但缩水的问题早已解决了。”
柳依然笑着和阿姨道谢离开了商场。材料备齐了,她的心一下踏实了许多。
晚上,柳依然铺好宣纸,研好墨,用水化开毛笔后,就开始作画。
她蘸足墨汁,提笔绘画。落笔先厚重,再稍轻,转折处提笔侧锋急转而下。手中的笔时起时落,时轻时重,潇洒飘逸。
转眼间一幅米颠的《春山瑞松图》就展现在眼前。
看来,自己的绘画技艺还在,柳依然长长地舒了口气。
她休息了一下,重新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把原图细细地在脑海中回放了一遍,才打开折扇,拿起毛笔挥洒起来。
她先用笔蘸浓墨,中锋偏侧锋运笔勾勒出轮廓;再以米家点皴之法,或浓墨或淡墨,笔锋或正侧、或偃仰、或向背、或转折、或顿挫,不断变化,却一气呵成。
整幅画完美展现了米芾飘逸超迈、沉着痛快的风格。
如果此时爹爹在一旁看到她画的画,也会赞不绝口的吧!柳依然放下笔满意地想。
要知道她前世可是米襄阳的崇拜者,按现在的说法,她就是米襄阳的铁杆粉丝。这幅画她不知练了多少遍!此时画来,自然是驾轻就熟啊!
柳依然收拾好画具,把扇面小心地摆放好,等晾干,才去洗漱睡觉。
接下来几天,柳依然都很忙,不是作业特别多,就是几门功课连着小测,可谓分身乏术。
正文 第二十章 礼物
可柳斐然的生日眼看就要到了。
柳依然决定把折扇带到爸爸那里去写,反正那里有现成的笔墨。
这天晚上,爸爸又轮到下班。柳依然独自一人在房间做作业。
完成爸爸临走前布置的作业后,柳依然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用报纸包着的纸盒,她小心地打开纸盒拿出折扇。
又走到摆放着笔墨纸砚的课桌前,洗笔磨墨,做好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柳依然把折扇空白的背面朝上放好,坐姿如松,开始提笔挥毫。
为了凸显诗歌的意境,她以行书落笔,写的是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赠从弟》,不过,柳依然把名字改为《赠从兄》: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她凝神聚气,笔端身正,指腕并用,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柳依然的行书习的是王羲之,字体从容娴和,气盛神凝,非常好看。
她放下手中的笔松了一口气,又小心地把桌上的笔墨纸砚收拾到抽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