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景恬听来这些闲嗑,只是当个八卦趣闻,可这会儿看着前院里那个活生生的素姐儿,心里却升起了一些怜惜。
景恬转身拉起景来弟的手腕,就往回走。
“咋了?不管她们了?”景来弟一边回头张望前院的情况,一边疑惑地问道。
景恬笑笑:“放心吧大姑,吵不起来了,走吧,回屋忙咱们的去。”
景恬和自哥儿、二郎几个吭哧吭哧忙活了一天,直到日入时分才把二十余个段木全部接种好了木耳菌种。
景恬在后院那一溜空地上横放了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六到八厘米左右。这样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气,接受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促进耳芽生长,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贴地,造成过湿,闷坏菌种和泥土溅污耳木。
几人看着排成一溜的耳木,围在边上嘿嘿地傻笑。
“大姐姐,以后这些木头上面就会长出来木耳了?咱们就不用每天上山去采了?”三郎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若是真能把木耳种出来,他们就不用每天早出晚归,都顾不上家里了。
虽说恬姐儿自从清醒过来之后一直很厉害,可这次也太颠覆大家的认知了。毕竟,种地种地,这人们都是在土地里种植各种作物,还从没听说过在木头上种东西的呢。
景恬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不过她还是挺乐观的:“试试呗!我觉得这木耳既然是从木头上长出来,那自然是在木头上种了啊!实在不行,咱们就当玩儿一天呗!”
这第一批试种的木耳大概还有五六天才能看出起色,景恬并不想干等着,她还想人工种植蘑菇。木耳毕竟一长就是一片,相对要好收集一些,但野生的蘑菇可就是左一簇右一堆的了,而且野生的量也不多。
听李掌柜说,州城甚至皇城那样的大城里,蘑菇的价格很不错。一来是山珍养生一说由来已久,还比较得大族世家的信服,二来野生蘑菇量少难采集,这就导致了食用菌类的供不应求。
菌类不像普通的植物有种子,可以在土地播种,而是通过成熟时喷射出来的孢子粉繁殖,也许是因为这样,所以至少以连少东家的见识来看,也从来没有人能成功种植的。
景恬美滋滋地搓着手,盘算着明天去山里看看有没有适合种植的蘑菇菌种。
☆、126.第126章 长脸了吗?
景来弟已经帮着景恬收集了不少麦草、秸秆和牛粪,这些东西里面也就牛粪的收集有一点点难度,须得找家中养牛的人家。即便是这样,收集一背筐牛粪,也只花掉了两文钱。
这么看来的话,种植蘑菇的成本要比栽培木耳还低,景恬觉得,这个财要是不发一下,都对不起那位在微信里分享家庭种蘑菇经验的大妈。
赶陈良和大安子回来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第一天雇工做活还算顺利,果然人手多起来之后,羌桃仁儿的产量上来了很多。
雇的工人都乐滋滋地领了工钱,多得有二十几文,少的也有十来文,大家都乐呵呵地从大安子手里拿了工钱,道了谢就回家去了。最后,院子里只留下了旺田媳妇。
她反复看了几遍自己手里的铜钱,只有七文,是今天所有做工的人里面最少的了。见其他做工的人都走了,她轻咬着薄薄的嘴唇,扁着嘴角,委委屈屈的拉了拉大安子的袖子。
“大安子,人人都知道,我是你嫂子,咋才给嫂子发这么几个钱?”旺田家的声音很细,让人听着总像是掐着嗓子说话一样,“其实,我也知道,你们做生意不容易,想要省着本钱,不好克扣外面雇得工人,所以咱们自家人这里就稍微省着些。原本,我也是想来给你们帮忙的,不给我工钱我都不介意的……”
“不是,你……”大安子的脸又涨得通红,想要解释,又觉得打断别人说话不好,憋了半天也才憋出三个字儿来。
景恬等人上桌吃饭的时候,就发现桌边多了一个人。
话说,这旺田媳妇儿不用回家做饭的么?
二郎性子直,他似乎是有些不待见旺田媳妇儿,看到她后愣了一下,便板着脸大辣辣地问:“旺田嫂子不用回家做饭吗?我旺田哥吃啥?”
原以为旺田媳妇儿会尴尬,景来弟都开口要训斥二郎了,却见旺田媳妇儿有些羞涩的抿嘴一笑,细声细气地说道:“没事儿,我一会儿吃完了给他带回去些,你这一说倒是提醒我了,”说着,她又把头转向有些发愣的景来弟:“大姑啊!要不你先给旺田盛出来一些饭菜,让二郎或者三郎给跑一趟送过去吧,不然回头都凉了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