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首歌,像是一个火种,让他的胸腔点燃了小小的一团火焰。
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开始轻声的跟着哼唱起了副歌高潮的部分。
他突然对于未来有了一些期待,想要更加努力,不止是救出母亲,不止是报仇。
他还想去看看诗和远方的田野,去寻找歌中提到的那片海。
快到村口的时候,已经过了正午时分。
午时到未时,正是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时间,正当头顶的太阳毫不吝啬地释放着自己的热情,把脚下的土地烤得温乎乎的。
这个季节地里的活儿并不多,所以即便是景家村里最勤劳的农民,此时也在家中午歇。
景恬远远地看到村口的大槐树下,大姑家的表哥大安子正冲着自己挥手。
看着大表哥从远处小跑过来的身影,景恬的心里突然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多少年了,她头一次出门了有人一直惦记着,还在这样炎炎的夏日当午,等在回家的路上。一时间,她矫情地有点想哭。
景恬还是灿烂的笑起来,跳着冲大安子挥了挥手,喊了一声:“大表哥!”
李安是大姑家的大儿子,年纪比景恬大一岁,个子却差不多高。
这一点让李安很是郁闷,可他还是很照顾景恬,像对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宠着。
景恬对李安以后发育到一米八以上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大姑和大姑父的身高都不低,男孩子长个儿相对女孩儿要晚些,一般要到十五到二十二三岁的时候,才后起直上。
李安上前接了景恬身上的筐子,筐子不重,只有些布料。
也许前世那快三十年的生活习惯,让她把自立刻在了骨子了吧。
况且平等的尊重原本就不只是无所作为就享有平等的权益,更包括了量力而为的付出。
从大安子口里,景恬得知她的三小只因为担心她都等在大姑家。
原本景恬就打算先直接过去的,这样一来刚好不用再回她们自己的小草屋喊人了。
自从她们的娘亲离世之后,一直是大姑照顾她们姐弟几个。
毕竟是嫁出去的女人,这样接济自己弟弟家的孩子,村里人多多少少都有些风言风语。
就连她的娘家人,也就是景恬的亲奶奶和大伯一家,也常常骂大姑越了本分,诅咒她早晚被李家休弃了。
大姑本是个善良柔顺的人,连自己的娘家人都常欺负了去,她妥协过很多事情,也吃过很多亏,可是在接济景恬姐弟几个方面,却是少有的倔强与坚持。
这一点,让景恬这个“外来人”都分外感动,不由自主地把大姑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所以,景恬赚了钱,买了的吃食用品都算上了大姑家的份,想要第一时间把东西拿到大姑家。
一方面她们的茅草屋里没有厨灶,要和大姑一家一起吃饭,更重要的是,这一家是她唯一认可的亲人,有那么可敬的长辈们。
☆、37.第37章 当做一家人
到了大姑家,大家看到景恬带回来的两筐东西都是又惊又喜。小得儿很为自己的大姐姐骄傲,屁颠屁颠地帮着往筐子里装鸡蛋。小家伙这两天已经会数数了,所以一边放还一边念叨着数量,乖巧的让景恬的心软成一团。
村里人多吃糜子、小米和高粱米,生活好些的吃些黑面,精磨的白面基本上就是偶尔改善生活吃的粮食了。商州不产大米,所以大米的价格是粮食里面最高的,景恬一下子买回来两斗,惹得大姑直念叨她败家。
景恬对此并不以为意,她觉得钱赚来就是为了花的,先得吃好、穿好、住好。况且她今天谈成了和连记的买卖,只要肯下辛苦,以后还是能挣到钱的。大姑看到筐子里取出来的棉布时,又心疼的忍不住撇了撇嘴。村里人夏天都是穿麻衫,虽然硬了些,却也凉快耐穿,恬丫头怎么买的都是这些不实惠的东西。景来弟暗自决定,回头她得好好跟恬丫头说道说道,这日子可得俭省着过,吃糜子高粱穿麻衣就挺好,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可不兴买那些不实惠的东西。
看着棉布,景来弟突然想起自己竟然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便拽着景恬的手说道:“恬丫头,之前你都给耽误了,这回好了,可得好好学学针线。”呃……景恬顿时一头黑线,自己的手倒是也不笨,可真的是没有那个耐心做针线呀!景恬表示,对于针黹女工,她是发自肺腑地不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