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读书的时候能读书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到了自己的儿子,林永海当然想要给他最好的,希望他的儿子能不走他的老路。这份心情大概就叫父母心吧。松林书院是整个镇最好的书院了,如果能在松林书院里启蒙的话,那云霖在考镇学的时候无疑会更容易一些,待日后考县学的时候亦然。
搬家这件大事,在岳瑾阳的“帮助下”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决定了,本来安逸的十五也因为要搬家需要整理物品而变的忙碌起来。幸好岳瑾阳不住在林家,给他们减轻了一些负担,不仅如此也好普通人一样陪着他们一起鞍前马后的收拾家里的东西。
“老头子,这驴套咱们要不带过去吧。”
“哎呀娘,你带这东西干嘛,”林雪音一看金氏手里面什么缰绳啊、套犁杖的驴套还有套车的等等物件有些无语。
“爷是哦,虽然小岳说那宅子后面还有一小片的地,咱们可以种菜,可是好像也用不上驴,更别替驴套了,可是咱家大毛驴也跟了咱们好几年了,这不带着难道还卖掉?!”金氏的话里有很多的不舍,农村人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按照这样的方式也生活了十多年了,她已然习惯了现在突然要改掉,还真是舍不得。
“伯母,这些东西带上也是有用的,到时候可以买一辆车,这样有驴也可以做一项交通工具,拉货物的话也会方便许多。”
一听岳瑾阳这话,金氏和林永海的眼睛都亮了一些。
在农村过日子,盖房子、买车买牛无疑都是农民朴实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们家房子有了驴有了,原本林永海这次走商回来就想着买一辆车再买点儿地的,可惜腿断了都花掉了,这茬也就过去了,却没想到现在还能拥有自己的车。
正文 第七十五章 搬家风波
这和在镇上有了宅子和铺子还不大一样,虽然说马上就要搬家,但是他还并没有多大的实感,可是一想到可以拥有他幻想了许久的车,他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像是现代的男人,买房装修不是罪兴奋的时候反而买车的时候却最兴奋差不多。
今年十五村里没人组织撒灯,撒灯其实和高跷差不多也算是弄苏中讨吉利的一种方式。每个村都会有组织人,组织人组织二三十个村中的半大孩子,这些孩子在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里要跟着大部队到各家各户去撒灯。
这撒灯,撒的是由棒子瓤也就是玉米瓤和煤油混合后的东西,点燃了之后在屋前屋后点燃了看起来星星点点和万家灯火一样。而孩子们则举着实现准备好的纸糊灯笼在鼓点唢呐之下在院子里跑上几圈。人们认为这样的十五才寓意吉祥安康。
今年并没有人组织撒灯,所以各家各户都自己侍弄撒灯的物件。林雪音家也是一样。因为林永海不能下地,拿着簸箕端着粘上煤油的“灯”的任务就落到了岳瑾阳的身上。虽然他不住在林雪音家而是住在他买的山林中一早给他准备好的精致木屋里,可是这吃食他却是一天三顿顿顿不落的都在林家吃。这一点本来就心里不大得劲儿的林永海倒很是高兴,对他的到来表示非常欢迎。
因为只是多了一个碗一双筷子的事儿林雪音也没在意。他在这儿吃饭,那这方面帮忙林雪音也没拦着他,反正他乐颠颠的帮忙,她还省力了呢。不过更让她诧异的是,这些看起来和岳瑾阳连边儿都搭不上的农活,岳瑾阳却是干的有模有样,似乎,以前就做过这些一样。
元宵五爷爷那里就有卖的,加上岳瑾阳在这里,今年的十五倒是没短了元宵和汤圆吃。虽然北方更喜欢吃元宵,所以林家的汤圆很少,绝大多数都炸成了元宵吃。光吃元宵有些油腻,林雪音特意做了酸爽可口柔嫩香滑的酸菜鱼还切了一个大头菜切丝拌成了凉菜吃。这一对比倒是爽口许多。一家人也吃的很是满意。
转眼就是正月十七了,这一天也是林家决定搬家的日子。
在农村搬家主要先将衣食住行还有贵重物品都搬到新家里,具体到物品上就是锅碗瓢盆、衣服、财产在第一次搬运的的物件。不一定需要一次性全部搬完,但是经常需要用的东西务必要第一次搬过去。毕竟虽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可是林林总总的东西也是有很多的。想要一天搬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搬家那天要开火烧灶蒸一锅馒头,意味着发发家。
一大早,林雪音一家就早早的吃好饭,将一些必须第一天搬过去的东西整理了出来,至于搬家的马车这回倒是不需要再去叫富贵家的了,因为一早岳瑾阳就把这活儿给揽了过来。林雪音一开始还不想麻烦他,后来想了想,反正人情也好,生意也罢都已经和他纠缠在一起了,那也就不差这一点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