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卡师在八零_作者:玉米面河(88)

  至少这里的东西比镇上的好多了,于是他们就买了一堆的东西,虽然都不贵,最后杨奶奶还是有些心疼。

  除了一些生活用品,还买了几斤水果糖、糕点和奶糖之类的,以前家里没多少钱,这类小吃买的很少。

  现在有钱了,看到几个小孩眼巴巴的看着摊子,就买了一些。

  其实杨泽仁他们还用了自己的私房钱,也偷偷的买了一些吃的。

  不过虽然都买了好几斤,但是他们小孩多啊,现在都有六个在这里呢,一分,每个人就分不到多少了。

  不过在付账的时候,又发生了经典的一幕,杨奶奶和杨泽华争着付账。

  他们光争着付账的时间,都有买东西时间的一半长了。

  但是没办法,这个争抢是必然的,杨泽华想着家人来这里玩,他自然是要负责的,买东西的钱也应该是他付,怎么可能让长辈付钱。

  杨奶奶心疼大孙子,本来每个月的工资都差不多寄回家了,想着他身上没留多少钱,怎么还能让他付钱。

  就这样,挑挑选选,争争强强,度过了这次的采购之旅。

  至于杨泽华和杨奶奶的付账争夺之战,还是杨奶奶赢的多,毕竟是老江湖了。

  其实几个小孩看着他们两个争这个挺没意思的,而且看着别人看过来的目光,默默的走远的一些。

  心里都想着,以后他们长大了,一定不会这么做,一人付一次,轮着来不就行了嘛。

  其实长大之后,他们大多数还是会这样做,一是从小环境的影响,第二个就是身不由己了。

  带着一堆的东西先去了杨泽华住的地方,幸亏杨泽华借的这辆汽车挺大,不过也差点装不下。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他们怎么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

  在去了杨泽华的房子,他居住的是小楼房,有四五层,每人一间,一间大概是一百二十多平,住惯了乡下大房子的杨奶奶就有些心疼了。

  特别是看到这有些空荡荡的房间,也不纠结怎么把这些东西带回去了,直接把大部分的东西都留在这里。

  上架感言

  好快啊,转眼这本就要上架了,作为新人,这本书的数据是不怎么样的。

  幸好不靠写挣钱,不然要去喝西北风了。

  一直都挺不自信的,感觉看这本书的人特别少,书评什么的都超级冷清,所以对写作的热情降低不少。

  前七八年都是在看,非常喜欢看,所以才萌生了自己也写一本的想法,估计不少看的都有这种冲动。

  好几年前我就想写了,不过因为懒,最后还是只看了。

  今年暑假才终于开了一本文,完全没想到能签约上架。

  因为还是学生,上架后,等十一月份估计能拿到第一笔稿费,每月六百块呢,虽然要每天都最少花三个小时。

  但是我相信以后我的码字速度会提升的,希望能达到稳定时速2000,这样我就只用每天花两个小时,挣六百块了。

  写因为是兴趣爱好,所以坚持了下来,因为现在的收入是真心少的很。

  最后,希望你们能够支持一下,比如给个首订呗。

  谢谢。

  第六十四章 买房

  下午的时候,杨泽华就让杨一一他们六个小孩和杨奶奶都呆在家里玩,他和杨老爷子出去看房子。

  在去之前,杨泽华已经打听好了几处,所以他们只需要直接去看看就行。

  杨泽华现在对都城的绝大部分街巷都是熟悉的,因为有时候他们21处还会帮当地的警署处理案件,帮忙抓人。

  之前之所以还找人带他们逛景点,是因为杨泽华虽然知道那些景点怎么去,但是对那些景点都不熟悉,所以找个人来给他们讲解。

  这个时候出租或者转卖房子的很少,所以杨泽华也没找到几家好的房子。

  两个人先去看了一家四合院,地方还不小,装修的也很不错,房主一家除了两个老人都去国外了,本来也没打算出租或者转卖,但是杨泽华找的人能量大,就同意了。

  两个老人也没住在这个四合院里,两个人都是一所大学的老师,都住在学校分的房子里。

  所以他们同意将这个四合院转卖,他们可是不习惯将家里租出去,再住回来,所以索性都转卖了,还能卖个好。

  在把四合院全都逛了一遍,杨泽华和杨老爷子都挺满意的,不过没有直接就拍定这套四合院,还是再去其他几处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