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任凭着徐长春与梅氏怎么焦急的在下面磕头,楚朝生最终依然做出了弃用丫头的决定。
第一卷 将军山下武家村 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长春大惊失色,当下就扑到楚朝生的脚下哭求,希望楚朝生能够收回原话,留下丫头。
楚朝生瞧着徐长春人到中年,却为一个拎不清的女儿如此求人,心里也不怎么舒服,但是她依然没有成全徐长春,甚至她还开口对徐长春道,“我也不是不尽人情之人,徐叔如此不舍女儿,我也自然也见不得你们父女分离,所以我原意将徐叔一家的身契放还给你们,以后成了良民,徐叔一家做个小买卖什么的都使的,也就不用再伺候人了。”
楚朝生不傻,不会为了一个丫头就把徐长春一家子送回给知县,显的她气量不够不说,也落了梁知县的面子,必竟是从梁知县手里送过来的人,她想来想去,就只能放契了,说出去也算是她这个当主家的宽容,就算是梁知县知道了,心里也不至于存疙瘩。
楚朝生放了徐长春一家的身契其实也是为徐长春着想,换位思考,如果把她放在徐长春的位置上,肯定也不会乐意与自己的女儿分开,所以,她才会由此一言,不管怎么样,做个良民,总比做奴才好吧,以后都自由了。
而她自己,虽然挺可惜的,但是也不是不能舍了徐长春与梅氏,那怕这两人再能干,她把他们的女儿赶出去了,她就不信,这夫妻二人的心里没有半点疙瘩,就算此时他们的心里没有疙瘩,以后日子长了,那丫头在外面好了也就罢了,如果过的不好,在他们的耳边一直抱怨记恨着她,早晚这夫妻二人的心里也会产生变动,她本身就与普通人不一样,加上周围的流言蛮语,实在是不想留很随时可能会叛变的扑人。
楚朝生是为了徐长春好,但是徐长春却被吓的不轻,这才进了楚家没几天,他就领了好几个月都挣不来的红包,这要是一直做下去,主家兴盛了肯定也不会少了他的好处,但是现在全被女儿给毁了,他怎么可能同意,立马的就脱口而出,同意楚朝生先前的决定,也不用楚朝生放契,他原意帮自己的女儿赎身,另行安置,但是他跟梅氏却还想留在楚家。
楚朝生自己说过的话不好反口,但是后来细想后决定放徐家一家子的身契,觉的这主意很不错,有些想劝着徐长春去做良民,她原意多付三个月的工钱,只是这话还没说出口,正逢楚秋璋这个时候回来了,他这几天与徐长春处的不错,见徐长春一家子跪在地上,自然是要问清楚来龙去脉的,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张嘴便替徐长春求了情,这下子楚朝生还真不好给二堂兄没脸,而且她的猜想也只是猜想,现在的徐长春和梅氏还好好的,并没有因为丫头的事情而对她产生什么不满的情绪,也许……还能用也不一定,就算是不能用了,大不了以后再换人就是了,没必要让二堂兄下不来台,于是楚朝生想了想后,便只能应了自己先前说过的话,想反悔都没机会。
徐长春原本就觉的家里的二爷是个好人,现在就更是对对方感激不尽,连忙的向楚朝生与楚秋璋磕头感谢,楚秋璋完全适应不了,但是也记得堂妹曾经说过的话,小堂妹能听他的话留下徐长春就已经让他意外了,他可不敢再做出多余的事情,到时候让小堂妹对徐长春感观更差,所以,徐长春磕头,他硬生生的戳在了那里,愣是没躲。
丫头却是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徐长春不相信自己的亲爹居然会这么对自己,张嘴就想说什么,梅氏一直注意着她那,见她一脸的疯狂,那还敢叫她开口,赶紧上前一把捂住了她的嘴,这个时候徐长春也反应了过来,在向楚朝生请了罪后,硬是拽着丫头就出了堂屋。
最后徐长春是怎么劝住丫头的,楚朝生不知道,只知道徐长春用手里的积蓄在楚家附近买了一处旧院子,当天就让丫头搬了进去,而他跟梅氏还照样住在楚朝生这里,平常没活的时候才会回去看一眼。
丫头初时心中不平,但是等楚朝生真的归还了她的契约,父母也没有多的时间在她身边管束后,她反倒是高兴了起来,没几日,便跟村子里的几个姑娘打成了一片,三天两头的往县里跑,说是要去绣庄找活做什么,但是实际上去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徐长春虽然不信,但是也没有时间去管束她,为了绝了丫头的那些不符实际的幻想,便想着瞧瞧附近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家,准备直接给她把婚事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