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帝笑的咳了两声,而后说道:“好一个聚宝盆。哈哈,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和朕说罢。”
杨凤仙便道:“好,凤仙的丫鬟带了个篮子过来,眼下在外面等候,还请皇上派人宣她进来。”
元景帝便道:“那好说,小方子,把人带上来。”
不多时晴雯 便挎着个篮子走进来,跪着行礼:“奴婢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元景帝微一抬手:“免礼平身,快让朕看看,凤丫头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杨凤仙从晴雯手中接过篮子,笑嘻嘻的说道:“皇上,凤仙这不是卖的药,也不是葫芦,这应该啊,是凤仙的 篮子里卖的什么菜。”
“皇上知道,凤仙是庄户人家出身,三生有幸得到皇上的抬举,自然是想为皇上做出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元景帝听着不住地点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你这孩子一向表现很好,你的功绩一桩桩一件件,朕都记在心里呢。尤其是赈灾,真是大功一件!”
杨凤仙一笑,便道:“凤仙也是之前跟着赈灾,才想到这件事情的。凤仙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两种植物,一说是能填肚皮,二说是种植起来十分简单高产,三说是吃法多样。凤仙便想着,这样的好东西,若是能用在赈灾上,岂不是百姓之福?”
“于是凤仙便派了不少人去各地寻找,终于让凤仙找到了,这便是那书上写的东西。”
杨凤仙从篮子里掏出的第一样东西,便是玉米,那青玉般的叶子包裹着金黄的玉米粒,上面有着棕褐色的须子一条条,看着倒是有些奇怪。
☆、第482章 元景帝的认可
元景帝让刘公公把那东西呈上来,他先是谨慎的闻了闻,发现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气味,倒确实是植物的清香,而后元景帝问道:“这东西叫什么,怎么吃?”
杨凤仙便娓娓道来:“这东西名叫玉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煮着吃,用没过玉米的水量 ,大概两三个的量,煮一刻钟的时间,等到开了锅,再等上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就可以捞出来吃了。”
“而这褐色的须子,名字叫做玉米须,单独摘出来煮水喝,可以起到保护肠胃的作用,倒是日常养护肠胃的食疗方子,而玉米须也可以和其他的药材搭配着一起使用,分别可以治疗发炎,肝炎,止血等不同的作用。”
元景帝挥挥手:“老刘,让御膳房煮出来。”
杨凤仙又继续说道:“而这玉米芯子,也就是吃完玉米剩下来的棒子,和玉米须的功效相似,而且可以作为种植蘑菇的原料。”
趁着御膳房煮玉米的时候,杨凤仙又从篮子中拿出来两个碗,其中一个碗里装的是脱好粒的玉米,另一个碗中装的是玉米磨成的 面。
晴雯把这两个碗摆在了桌上,杨凤仙便道:“这玉米粒可以做出来不同种类的菜肴,比如说做成玉米烙,玉米炒肉末,胡萝卜玉米炒黄瓜,玉米火腿,松仁玉米,而切成小段的玉米可以做成玉米炖排骨之类的菜肴。”
而后杨凤仙指着另一个碗里的玉米面说道:“这是玉米磨成的干面,这玉米面可以和其他的粉类,比如说面粉,做成玉米馒头或者是玉米窝头,也可以直接添水煮成玉米糊糊。”
元景帝点头赞赏的说到:“这玉米倒是好东西,既可以做菜,又可以做馒头。就是不知道做菜,就是不知道怎么种植了?”
杨凤仙点点头说道:“这玉米的种植方式也不是特别的困难,但是需要的是旱田,而不是水田。”
元景帝大喜过望:“那好啊,咱们大蜀国主要就是以水田为主,旱田的利用率实在是太低,主要就是种菜为主,若是水田出了什么问题,那很有可能举国上下都会饿肚子,眼下若是能够提高旱田的利用率,还能够种出来当粮食吃的东西,那可真是大好事啊。”
杨凤仙笑道:“所以说啊,凤仙这不是来给皇上报喜的吗!”
元景帝简直有些迫不及待了,都来不及让人 宣大司农,而是让刘公公安排了记录文书的内侍,要把杨凤仙说的种植方法记下来。
杨凤仙等到他们准备好之后才说道:“种植这玉米,首先便是要选种,这玉米粒便是种子,一般来说,玉米会是在春季或者初夏的时候播种,这个时候天气比较暖和,雨水也比较充沛,适合玉米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