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艺术家_作者:排骨菌(194)

2018-02-04 排骨菌

  “要是他能开口唱,还省了我演唱会门票钱……”

  讨论声在突然响起的音乐声中慢下去。

  现场的音响中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第一个评委从舞台最右侧往中央走,似有群鸟伴随,干冰喷开,飘飘渺渺,广袍披身,犹如仙人。随即笛声低了下去,最左侧又出来一个男人,腰间固定着一把高胡,随着右手一推一拉,也缓缓走到舞台中央,与另一人汇合。

  观众们似乎能听见高山流水,百鸟争鸣,突然场景变换,又见到猴群闹林,山中虎啸,然而百兽消声,冬雪覆盖大地。最后又见风吹麦浪,眼前一片金黄的丰收。

  笛声断了,二胡声慢了。现场静了下来。

  “好不好听?美不美?要不要给我们的老师热烈的掌声!”一个错眼,支持人不知从何处飘来,站在了两位评委身前。

  “嗷……”气氛忽然沸腾起来,台下掌声雷动。

  “献丑了献丑了。”双手握笛的老师微微笑着,眼底却漾着得意。

  “您谦虚了。刚才听您这么一演奏,我突然觉得前二十多年白活了,居然从没去听过民乐演奏会。不过今后,肯定是哪有演奏会,我就往哪跑。”

  拉高胡的那位评委也笑了,“说定了,说不得日后我们演出前就瞄瞄观众席上有没有你。”一场演奏会门票可不算便宜。

  主持人接话道:“所以我这不是抢着来当主持人嘛。不但能免费听,说不定回去台长还能给我加工资。”然后视线转向摄像机,真诚地说,“台长,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可不能忘了我日后的门票钱。”

  观众又是一阵哄笑。

  场面话说了一番,导演点头示意主持人,主持人这才慢慢转移话题,到了选手身上。

  “好,那就让我们的评委老师回到评委席。接下来的选手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把椅子还在原地,戚茹第一个坐在了右侧。

  素面朝天,一身朴素的校服,手指甲剪得干干净净,脚上穿着一双最普通的小白鞋,双腿微微张开架着一把二胡。她摸了摸琴头,拨了拨弦,微微闭眼,见导演和评委老师都点了头,右手微微动了。

  极度的低音作为开头,场面似乎很压抑,听的人心头沉闷。

  阳光被乌云遮住,淅沥沥的雨声响起,可才下了一阵又忽然放晴。教室钟埋头学习的学生抬起头来,被难题困住的脸上也忽然有了笑容。他合上了书本,撑着脑袋看窗外,看操场上欢快上体育课的学生,看远方的大学。

  二胡声音放慢,接连的慢弓似乎过了很久,又似乎只是一眨眼。宽阔的考场中,急促的铃声响起,有人交卷,有人匆忙补写。一场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考试结束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在哭,有人在向楼底下扔书,有人抱着家长大笑。

  人生百态,从这二胡声中窥见一角。

  结尾是一阵轻快的马蹄声,打马远去,归来仍是少年。

  这首曲子很陌生,没人听过。评委席上的四位评委都微微皱起了眉头,做出一副苦恼的模样。要不是知道正式比赛前有一场彩排,戚茹还真以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演奏的是什么。

  台下的观众还在等着评委点评,却见台上左侧又多了一位老大爷。腰间别着一根笛子,一屁股坐下,才把笛子抽|出,手指按上笛孔。

  他放开了一根手指,然后两根,三根,全部松开后又忽然合上,开始一阵急促的花舌。

  江南风味的《姑苏行》似乎被他吹活了。寂静的园林里涌入一丝生气,秀美的风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漫步其间,怡然自得。

  现代化的舞台叫他这么一吹,似乎就变成了江南。缓缓的,慢节奏的生活,抛去了工作上的不顺心,抛去了尔虞我诈,心中只有自由,只有悠然。

  中间部分又忽然欢快起来,长街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嬉笑打闹声不绝于耳。一连串的叠音似乎完全难不倒老大爷,他吹的欢快,表情全是享受。

  结尾又慢了下来,一切重归于平静。

  两人演奏完都坐在原地,没有离开。身边就坐着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老大爷还能正常发挥,让人佩服。

  戚茹坐在一旁,面上只有淡淡的微笑,心下却佩服这位大爷。她听陆景行吹过姑苏行,两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陆景行在国外长大,江南园林在他心目中的印象比不上高大的教堂,吹出来的感觉自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