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看不明白京都风云的变化,还有父亲,这次的事情,做事的风格跟父亲之前有些不同,难免让人担心。
姜泽道:“此事为父心中有数,你约束好府中的下人,让他们最近这段时间都要谨言慎行。”
姜元镇点头,这点不用父亲开口吩咐,他也会交代下去。
姜元镇道:“父亲,圣心难测,您这次为何……”
姜泽打断大儿子的话,道:“你也知道,圣心难测,咱们身为臣子,只要进自己的本分就好。”
君王是否纳谏,他们身为臣子管不了,也没法管,但是臣子有臣子的本分,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应该阻止,却为了自己的前程,闭口不言,看着君王犯下大错,到时候只怕悔之晚矣。
论起说教大道理,姜元镇根本比不上父亲,几句话就被说的哑口无言。
姜泽指点了大儿子几句,开口打发他离去。
书房中,随着姜元镇离去,骤然变得空落。
姜泽放下手中拿着的书卷,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神情带着疲惫,眼眸中闪过担忧。
这一场雨一直下了两天两夜,第二日的朝会免了,姜泽没有进宫,却也听闻了诸位大臣联名上折子劝谏的事情。
一时间,偌大的京都,波诡云涌,风云变化。
第三日,连绵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遍京都各处。
“父亲,太子殿下今日里被陛下斥责了。”姜元镇脚步略微带着几分匆忙,下朝后直接回府去了观星阁。
姜元善跟着兄长的身后,往日里总是带着笑意的脸上,此刻一点笑容也没有,微微发胖有些圆润的脸紧绷着,神情凝重。
观星阁上,姜泽正在作画。
他听到两个儿子的话,手下微微一抖,笔尖上的墨点低落,弄坏了一副即将完成的画。
姜泽的眉头皱了起来,可惜的看着桌面上这幅画,一个墨点,全毁了。
姜元镇和姜元善冲了上来,并没有注意到因为他们的莽撞,毁了父亲的画卷,满心都是朝廷刚刚发生的大事,急切的说了起来。
姜泽放下了毛笔,静静地听着两个儿子说着,面色平静。
姜元善喊道:“父亲,您怎么能够这么冷静,那是太子殿下啊,国朝的储君,今日里被陛下当众责罚,让太子殿下回府反省。”
楼云舟幼年就被立为太子,后来常年在外学艺,这才在宫外建了太子府,虽说如此,天家的父子二人感情一向很好,从来没有产生过龃龉,一向父慈子孝。
姜元镇不解道:“陛下怎么能够当众斥责太子?”
姜元善道:“今日里太子殿下被陛下斥责,京都本就动荡的局面,越发不安。”
姜元镇关心道:“父亲,此事会不会跟陛下打算泰山封禅有关。”
这样的猜测,京都里很多官员心中都有,他们不敢说出来,但是阻挡不住心里这样想。
太子殿下请来了国师,成功阻止了皇帝陛下要亲自去泰山封禅,然而现在太子殿下被皇帝陛下当众斥责,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是太子殿下有错。
德行上有亏欠的太子殿下,自然不能够代替陛下前去泰山封禅,那么就只有陛下亲自去。
姜元善担忧的看着父亲道:“父亲,这件事您可是当堂劝谏了陛下,儿子担忧陛下会迁怒您。”
姜元镇点头。
话不用说的太明白,父子三个人都是心思通透之人,立刻就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姜泽道:“行了,为父心中有数,你们且先去忙自己的公事,越是这个时候,你们越是要稳住,不要给别人抓住小辫子的机会。”
帝王心思难测。
京都里聪明人不多,多的是自认为聪明的人,这些人总是觉得他们擅长揣摩圣意,为陛下排忧解难。
“你们要做什么?”姜修筠乘坐的马车被拦住,对面是几个同窗学子。
拦路的几个人闻言笑了,笑容带着嘲讽。
“姜修筠,姜大少爷,你平日里不是很厉害吗?眼睛都长到天上,居然敢看不起我们这些人,今日里就让小爷来教你一个乖。”为首的纨绔说道。
“嘿嘿!”纨绔们笑了起来,他们身后跟着人更是笑得高兴。
“少爷,奴才觉得他们不怀好意,咱们还是快点走吧。”伺候姜修筠的小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