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配之训妻记_作者:帘卷朱楼(428)

2018-02-01 帘卷朱楼

  丘如意的心便提了上来,心里越发的祈祷自己腹中的是个男孩子。

  因为她往常也听老人们提起,一般男孩子性急,多会早于产期就出来了,倒是女孩子矜贵,总要过了产期才姗姗来迟。

  虽未必是真,但她着实担心孩子产期拖后,被太皇太后拿了把柄,这个孩子性命堪忧。

  这不过是深宅后院里妇人的见识,对于安氏宗族众人来说,想得则更为深远。

  安氏宗族也有带兵在外的,这次先帝崩逝,新皇登基,两件大事,自都回到京城,如果大事已定,也都该返回驻地,偏太皇太后的话占了大义,便是寻常官员若无夺情也要辞官回乡丁忧,如今被拘在京城,也是合情又合理的。

  但北地新平定,其他番邦未尝不生出心思来,军务不可松懈,主帅既不能归,也只有另择其他能干将士暂代管理了。

  刘氏众将在旁虎视眈眈,一旦被刘氏全权接手,这天下到底是姓安还是姓刘,就只有天知道了。

  安氏族人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却也不敢在明面上动作,只悄悄地聚在一处商议。

  事实证明,这绝非安氏宗族杞人忧天。

  边关刘氏各处果然蠢~蠢~欲~动。只是安氏这边也是能人辈出,各有自己的小心思,拧不成一条绳,便也想不出万全的谋策来。

  不多时,果然便安氏兵权被刘氏人取代,众安氏宗族便急了,也都意识到为了祖宗家业,必须团结一致对抗刘姓,至于领头人,自然以手握重兵的安国公、宁泰郡公和永平郡公为主,却又各有不足。

  安国公本分老实,虽堪为良将,却只有保境安民之心,无甚政治野心,从前只知一心忠君,如今见小皇帝不可靠,虽心中着急,脑里却无良策。

  宁泰郡公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他也知自己的短处,从前只听梁王命令,梁王退避朝事后,他又以永平郡公马首是瞻。

  永平郡公倒是智能双全,政治敏感,可惜那年一场刺杀,生生毁了他,世子才能平庸只适合做个闲散富贵王爷。

  永平郡公虽再无斗志,却因梁王先是保下袁兴后又帮着安世诚,觉得他虽圆滑些,却不失赤子心,便对众人举荐了梁王。

  众人难得一致的心服口服。

  不提梁王先前的功绩,只最几年,因他对安氏各人的照顾,早已深入人心,只是他太低调了,一时半刻竟是忘了他。

  梁王极力推脱,安氏秘密联盟倒一时僵住不得前进了。

  这时,刘氏终于出手了。

  先是宁泰郡公被人告发在边关行~事暴戾,擅杀意见不合之将官,而其所拥之兵,仗势欺人,滥杀无辜百姓冒领军功。

  偏经人查证,还真有几件确有其事,宁泰郡公只管喊冤:“最底层的士兵做的事情,我一个督军哪里能知道。至于被我所杀之将领,乃是因为作战时,他贪生怕死往回跑,为怕扰了士气,我身为主帅,就地正法了他,本是军中常事,何罪之有。”

  自己就把罪名给定下了。

  要不说他有勇无谋,太皇太后听到他的自辩,差点笑出声来。

  先帝当年也未敢全然相信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所以才挑了这几位出来委以重兵,没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不用担心他们有朝一日兵临城下,可一到大事上,却全然溃不成军。

  最终,太皇太后暂收回宁泰郡公的兵权,其心腹将领们也都被停职审查,刘氏趁机派进自己人去。

  气得宁泰郡公破口大骂,又夜里跑到梁王府上,请求梁王务必出山。

  可惜仍未如愿。

  梁王对儿子说道:“现在不能心急,不然反为他人作嫁衣。”

  安世弘点头,便又着人依计行~事。

  不久,永平郡公也被举报曾得北荻贿赂,为谋私利,迟迟不肯解决北地问题,不然袁大将军也不会只领兵三年便将事情都解决了。

  永平郡公不得不让人抬他到殿上自辩:因为要离间北荻各部落,才收下各方贿赂,当年已密奏过先帝的,先帝也是认可的。

  先帝已去,谁能给他作证?永平郡公当年何等的英雄人物,如今却瘦骨嶙峋躺在竹滕椅上,因不能自圆其说,急噪中喘咳不止,老泪纵横,见者无不心酸难耐。

  第二五零章 早做决断

  事情还远未结束。

  北地一事又被提起,袁兴虽有功,奈何从前是永平郡公的得力干将,永平郡公既然不干净,袁兴又岂能独善其身?况且他本与北荻新王过往从密,这其中亦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