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配之训妻记_作者:帘卷朱楼(472)

2018-02-01 帘卷朱楼

  这对大楚朝来说,真是一块大肥肉吊在嘴边,看得吃不得,勾得人心里直发~痒。

  这也是宁泰郡公屡屡欺压南昭的根源所在,无外乎就是想挑点事出来,好趁机收了南昭国。

  但当朝皇帝也是将领出身,行军打仗本就厉害,如今即了皇帝位,看得越发高远,知道不啃下南夷这块硬骨头来,南昭国难收回,只要啃下南夷,若是应对得当,或许不费一兵一卒便可重将南昭国收回。

  这也是安天祐身为长兴帝时收复南昭国的对策方针。偏宁泰郡王恃功自傲,听不进去,且北荻衰弱后,越发没有后顾之忧了,便一心想着先收了南昭,借南昭之地踏平南夷,以报当年差点亡国之恨。

  幸而安世诚驻扎南夷多年,看得明白,也知道朝中对南昭的应对政策,而南昭国国君也不是硬气的,软硬兼施之下,战事便可尽量避免,暂时维持现状,以图后事。

  安天祐便决定仍按计划行~事。

  而且宁泰郡王在京城,倒也算是个不借的机会了。

  谁都想过安稳日子,如今安氏宗室也就宁泰郡公年纪越大,心眼没长多少,倒真是个不错的出头椽子。

  打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况且国人皆知南昭之弱,随着大军的开拔,不几日便似随风吹走了,倒是太子借种一事,又死灰复燃,重新回到众人视线里。

  原来姚氏因怀胎有功,已悄悄被太子殿下请封为了九品奉仪,虽位份很低,却也正经是位贵人了,等到生下小皇孙,少不得还得另行封赏呢。

  看太子如此作为,倒是让此前借种的谣传消去不少。可是却又有人道:太子子嗣艰难至此,莫不阴私事做得多了得了报应?既然如此,如何当得未来的天子?

  这不全是安天祐的手笔了。

  安世弘带伤从御书房出来,早被有心人看在眼中,那两位皇子的心也就活了。

  当年他们只是庶子,萤火不敢与日月争辉,如今同是皇帝的儿子,谁又比谁差了,历史上多的是以庶为帝的例子。

  于是便免不了在这里面搅和,安世弘向来精明,一量察觉,立即采取行动,于是两位皇子立马失了帝心,被远远打发到穷山恶水之地,虽名为王,实为囚徒。

  只是谣言一旦传开,哪里说止就止的,于是安天祐马上让人顺着这条线,影影绰绰地提起从前刘太后及安氏宗亲遇刺一事上面了。

  皇帝闻知,心中骇然,立马召了儿子过来,责令他尽快处置此事。

  安世弘一面着人查证压制,一面又去永平王等处安抚解释。

  幸好永平王等人倒是不疑有他,反安慰他道:“这是太平日子过久了,有人想挑事出来,好混水摸鱼。”

  安世弘并不知遗召事,只当仍是他两个庶弟传出来的——当年事虽做的机密,同处一府,他两个未必不会有所察觉。

  李全及刘娘娘已被严密监视起来,卢王府上下虽不知情,却也没少了人监视,只是没想到会在安天祐这里出差子,故就连皇帝虽察觉情况有异,亦只恨那两个庶子烂泥扶不上墙,只看眼前利益,不知这事对他一家的影响有多大,将来事了后,少不得好好教训他两个。

  宁泰郡王正气不顺中,听得此谣传,便立时起身,寻了机会堵住安世弘逼问前事。

  安世弘自不肯认,满口喊冤。

  宁泰郡王便道:“我本不信,只是既然有人说了,我觉得还是来问问的好。你既然是被冤的,我便信你,只需你发个誓儿。”

  第二八三章 暗起疑心

  安世弘听了,几乎忍不住要笑了。

  没想到五大三粗的宁泰郡王,竟也如这些无知的后宅妇人一般,信什么誓儿。

  安世弘毫没有心理压力地指天发誓道:“若此事与我安世弘有一点关联,将来必遭五雷轰顶。”

  发完誓,心里有些恍惚,好似从前也发过这般的誓言,却一时不记得对谁发过。

  安世弘虽心有疑惑,脸上却分毫未露,一直保持着虔诚作态。

  宁泰郡王见他神情庄重,也就信了他,拱手作礼笑道:“太子殿下大人有量,别我一介武夫一般见识,方才多有得罪,望海涵。”

  安世弘忙拦住他,亦笑道:“郡王叔这般就很好,咱们一家子有什么话只管往明处了说,惹只憋在心里,指不定又生出多少误会。”

  宁泰郡王是个直心肠,既然问明了,又赔过礼,便告辞离去。